群里的风波
现在不管是幼儿园还是小学,都会建立家校微信群,老师布置任务在里面吼一声,有活动爸爸妈妈们群策群力,本是个现代科技下节约沟通成本的极好的一件事儿。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风波。今儿就来八卦一下我和我身边的家校微信群里的奇葩言论。
一、怀疑自己孩子被欺负的
这世上,最恨的事儿莫过于被人冤枉,况且是没来由的莫须有罪名。刚进幼儿园的孩子们免不了打打闹闹,老师在群里也免不了要和几位当事的家长打个招呼,可就有愣愣的像《欢乐颂》里的“邱莹莹”一般的家长突然化身“不高兴”,赶紧联想到了自家的孩子,说出了以下的对白。
妈妈:我家的估计天天挨别人打。老师,我家的容易被打,还望多多看护一下
老师:真的不像你想的那样···没有任何人欺负SZY,只见他抬手要打人。
妈妈:他就是喜欢嘴上喊打别人,手去摸别人,没有攻击性,别的厉害的小孩会用力还击的(😭)
老师:跟他说说,不好动手打小朋友,玩玩的都不可以~~
妈妈:我家的就喜欢先轻轻惹别人,然后就是被别人狠狠地还击
我说过好多遍,就是不知道效果如何,我现在回来洗澡天天检查身上是否有伤痕😜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上面的妈妈有几点问题:
一、直呼“老师”。开学一段时间了,还不知道老师姓什么,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二、随便“估计”。孩子在幼儿园被打对于老师来说不是“小事”,这种事哪能随口说出?一开始把自家孩子说的像个“包子”,后来又承认是喜欢招惹别人的“包子”,那即便别家孩子“狠狠地还击”只要没严重后果那还是“正当防卫”的范围啊,人家没错啊,你让老师怎么“看护”;
三、严重“护短”。自家孩子打别人叫“轻轻”、“用手摸”,别人家孩子就是“厉害”、“狠狠地”。他没有意识到自家孩子的错,没有尽到纠正孩子错事的责任,反而一味袒护,还期望老师做“帮凶”。
二、在群里讨论八卦的
有的妈妈喜欢在群里倒苦水,诉说家庭矛盾,婆媳系,更会有热情的好事者打探详情,给其只招,对其安慰,哈拉拉一下子,一不小心就刷过去几百条信息。对于家长来说,想看八卦的家长就当娱乐新闻看了,没时间看八卦但又深怕漏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家长不得已得从头翻到尾。为什么不能私聊呢?我猜想是希望得到同情,希望找到被围观的乐趣,期待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说,老师会认为这个家长眼界低,认知窄,不把教育放第一位,顿时在心里给了个“差评”。
三、在群里发广告和恐怖新闻的
你们有没有家长在群里发“不·转·发·就·家·破·人·亡”、“这·辈·子·我·不·再吃···”“恐怖!孩·子·被····”这些信息是真是假尚待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个与育儿无关,那么首先他就占据了老师和家长的浏览微信群的时间,还会给老师留下“一惊一乍、不辨是非、层次不高”的影响。其次育儿是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事情,这些包含着小概率的恐怖甚至灵异事件不适合在一个昂扬向上的群里发表。
四、对老师吹嘘和各种求照顾的
一、对老师吹嘘的。
我觉得老师说了句话点个赞拍个手是应该的,但是不要每个人都点啊。老师只会看前三个!相信我!所以如果你要点赞送花鼓掌,请尽早!不然就淹没在人群中了,成为了“多余的赞”。
二、求照顾的。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被重视和照顾。但远远不是一句话那么简单。毕竟老师是职业,是需要对所有孩子负责的职业,凭什么对你家孩子额外照顾?所以这一点必须私聊啊,一是说说他家里的表现和你们做的努力,现在遇到的问题,有什么困惑,老师都是“好为人师”的,这样的态度老师一定愿意指点你一二,并在心里留下了对你重视教育的印象,对孩子也会更加留心。二是这样老师可以真正接受你的信息,不然群里那么多人,个个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老师说一句“好的”,你知道他是回的谁呢。即使老师特别nice地@你说好的,在一个不断刷屏的微信群里的一句话老师恐怕也记不到心里去。
微信群,也是需要经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