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2岁生日时,出了一件特别尴尬的事情,至今我记忆犹新。
生日宴会时,我被酒店要求上台发言。在准备发言的前几天(酒店写的演讲稿),妈妈跟我说不要紧张,多准备准备,到时候照着稿子念就行了。
我看了一眼稿子,很自负地用轻蔑的语气说道:“这有什么难的?我不用准备,而且到时候我不需要稿子。”
母亲说:“孩子,因为这个稿子不是你自己写的,还是建议你多准备一下吧。”
我没有在意。
生日当天上台演讲时,刚开始上台的几句说得还蛮流利。可是一看见下面的人山人海,突然间就紧张得一句话就说不出来,尴尬地在台上站了好几分钟。这时候,我的眼睛看见谁,都觉得他是在嘲笑我。
最后还是父亲用他一贯的幽默的讲话,帮我打了圆场,赢得全场人的喝彩。
有时候,一次稍微大一点的挫折,对一个没人引导的孩子影响还是蛮大的。
不过我很幸运,父母总是会想办法开导我,我也没有太过郁闷。不过从那时候开始,一个种子就在我心里种下,很久无法拔出:无法演讲。
之后,在大学里,看见一个个能在演讲台上滔滔不绝的同学,心里很是羡慕。
我心里一狠,也想成为那样的人。决定报名了一个演讲培训班。
上第一节课时,老师问我们最感兴趣的领域是什么,之后引导我们上台讲一下关于兴趣的故事,在他的引导下我发现我居然在台上“演讲”了五六分钟。
他说了一句让我现在还记在脑海的话:“其实,你所谓的紧张。只是因为你肚子里没货。”
在他的引导下我开始正确地练习,当然这个过程特别的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