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没有摸过电脑了,突然有点陌生的感觉,这两年真的发生了太多事情。花了两天读完《基层女性》这本书,真的很久没有这么畅快读完一本对自己思想有这么大冲击的书了,看完瞬间醍醐灌顶。
书里面很多观点我都非常认同,尤其是那句“生活不会因为你是女性而格外优待”,要像水一样灵活,像树一样扎根,像战士一样去战斗,去面对生活,主动去吃学习的苦,才不会被迫吃生活的苦。
看书的过程中不断回忆了这两年的经历,去了托管机构,遇到了无良老板,没有五险一金和合同。快离职让我签了劳务合同,没有任何证据(没有打卡只有口头说)能证明我在这个机构担任过职位,劳动仲裁了也得不到一个合理解决,因为签了劳务就不是劳动关系,最后只拿回了工资。甚至我说要告老板她也只是轻蔑嘲讽的语气:“你去告啊,不好意思你哪位?麻烦从我的机构出去。”
然后发现生活就是这样,你不主动去学习劳动法,不去思考你签下的每一份条例,你就容易跳进别人早已挖好了深坑,还准备好了毒药。你进去的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仔细回想,就是因为自己本身原因变得不爱学习,不思进取才只能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甚至机构小学生都说:“老师你是不是成绩很差才来这里。”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我的心,我是个很骄傲的人,我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以前读书一直是名列前茅的。
求学生涯里,我一直生活在一个四线小城市,非常封闭。其实觉得变成现在这样,跟原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甚至到了读书期间,周围的人都不约而同灌输一个观点给你:“现在累点,等上了大学你就不用学了。”这是一句“谎言”,我不懂他们是出自善意还是真的这么想,但是这句话带来的后果有多深重长远,起码对于我本人来说,其实这是一句不亚于置我于死地的一句话,我真的就以为不用学了,一直在原地甚至倒退。读书期间没有任何人的帮助,没有人引导,所有东西只能靠自己,整个读书生涯真的非常让人疲惫,还有是学习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让人无趣且累人的一件事,所以导致了一到大学我就开始摆烂,我体会不到学习带给我任何的乐趣,《基层女性》里面就提到了人应该终身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和观念,尤其你的家庭不能带给你任何实质帮助的时候,婚后深以为然。人挪活,树挪死。然而原生家庭灌输我的只有一句:你要好好读书,读不到就去打工。
上大学之前,没有离开过家乡半步,甚至离家10公里外都做不到,父母永远不会有带你出去见见世面的想法,他们想的最多的就是隔壁的市场菜便宜五毛钱,要去隔壁市场买。这些东西潜移默化的影响你的思维和想法,底层思维只能带给你底层思维,不会变通,只把自己生活过得像苦行僧并且要求下一代一样的想法。富人培养接班人,穷人培养奴隶。
父母那辈人生活在50.60年代,很多想法已经完全不适用于现在的时代了,还要把自己想法余毒到下一代,当我把我的一些想法告诉周围生活得不是“特别好”的同辈亲人的时候,她的想法跟我爸妈如出一撇,劝告我二胎并且没有任何理由。过得再苦,也要生的想法是谁带给她的呢?不言而喻。看完我决定把长辈的话当耳边风了。(显然我本身也不是个听话的孩子)
没看书之前我其实已经开始反方向教育父母,跟书中做法不约而同,先冷落父母一段时间,直到他们不干涉你的决定。也许我是个直觉型的人,而为什么我会有这些想法和觉悟?大概率是我自己的性格和老公。我很感谢我的老公,他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带给我安全感,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努力往上拉我,在周围人都不理解我的时候站在我面前为我抵挡了一切攻击,喝醉后他会半认真半撒谎告诉我:他不爱我了。清醒了又会像个巨人一样为我和孩子遮风挡雨,认真聆听我的需求给我指点。会记得我的生日、节日,带给我惊喜。会努力赚钱带给我和孩子更好的生活,会带我们四处游玩看看周围世界,物质上从不缺乏,精神上也不断鼓励和教我怎样能做到更好,从不缺席教育孩子的机会。我兴许是个运气十分不错的人,但是我觉得人的运气迟早是会花光的,为了我的爱人与孩子,我觉得我是时候肩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谢谢他和孩子,教会了我爱和责任。
感谢《基层女性》,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观点和世界,重拾阅读和学习的兴趣以及动力。告诉我求学不一定≠学习,学习应是从生活中不断实践,成长,感悟。这两年的经历让我迅速成长,也许是命运太苦,感谢遇到完美爱人和乖巧孩子,让我品到三千世界里苦中作乐中的那一抹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