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娃,要多读书呀!”
二十年前,自己也是在这个水田中,结束了为期不久的学生生涯。忙忙碌碌,过早的踏入了社会,通过自我的廉价劳动力养活自己。
初中毕业考试因为一门功课的表现偏颇,以几分之差而落榜,回乡务农。
暑假,在秧田里,他和爷爷,父亲三人各拄着一根木棍用脚除草。低着头,在烈日下谁也不想多说一句话,汗早已浸湿了汗衫。
这时,教他数学课的孙老师骑了辆二八大杠,从乡间小路驶来。
孙老师和父亲,爷爷攀谈了起来,他站在旁边略有些尴尬与羞涩,总想往父亲的背后躲。谈的内容早已记不清了,只记得孙老师临走时,摸了摸他的头说:“农村娃,要多读书呀!”
那时的父亲与爷爷已经给他做了些许的思想工作,希望他去复读,只是他自己不愿意再将宝贵的时间花费在复读上了。
农村娃,为什么要多读书呀?
当时暗暗的感觉好笑,觉得他们都只会将孩子往那充斥着迂腐与固化,处在围墙中的思想监狱里送。总认为孩子只有接受学校循序渐进的教育,考上大学才靠谱,才能够光宗耀祖,才能够摆脱农村人的命运。
他当时是不认这个理的,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社会阅历与经验太少。他认为父亲他们太物质,世俗,或许是受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影响。难道人生的成功之路只有读书才能实现?想一想李嘉诚小学都还没有毕业,却成为了商业传奇。身边有太多没有多少文化,却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人了。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通过自我的努力,不再踏入校门,也能混出个名堂来。
讲来,大家都已当成了个笑话,听罢,莞尔一笑。我们这个时代在改革中充斥着机遇,让人容易了迷失了自我。
其实,当时的他是有些想法的。沉迷于诗歌,文学的他,希望能够通过自我的才华,绽放出一段别样精彩的人生,就如王尔德所言:自恋是一个人一生浪漫的开端。
那时他做着一个美好的文学梦,李商隐,纳兰性德,张爱玲,泰戈尔,叶芝,爱伦·坡,普希金,雪莱,闻一多,沈从文常常在青春的梦里与他时常对话: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恋人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爱情生死不渝,哀艳缠绵;天使没有了翅膀会怎样?你说:会被上帝遗弃,从此离开天堂。他说:你错了,她会落到我的身旁,陪我看日落斜阳。我说:其实你们都错了,因为我会留在她身边,一起陪着她看地老天荒。一种对人生,对生活的智慧,令人叹惋……这些人这些事,在他的精神世界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一不做,二不休,他到离家不远的商店买来了20张大白纸,裁裁剪剪,厚厚一塌子,在加上几只水笔,一个老木桌,便是他所拥有的一切。
那段时间他是快乐的也是痛苦的,快乐的是他干着自己喜欢做的事,每天都能奋战于文学之中,徜徉在文字的海洋之中。痛苦的是,他跟父母的关系一度紧张。自己长时间的黑白颠倒的作息,惹来了家里人的不满。
记得他在一个奋战的晚上,奶奶在窗外叹息道:“好好的白天不珍惜,蒙头大睡,晚上祸害蜡烛,造的什么孽呀!”
当然,在他奋战了不知道多少个日月所写就的所谓巨著。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已不知道丢失在哪次的搬家中了。
他知道,在农村写作永远不会有出路的。他跟儿时的伙伴一起来到了城里,逃离了农村,来一场梦想的追逐游戏。
那段日子想来,家是美好的,外面的风餐露宿,颠沛流离教会了他社会是什么。仅有初中文凭的他只能干最廉价的体力活,在城市角落,吃着最廉价的食品,得以苟生。
中国人是幽默诙谐的,这份幽默诙谐中透露着对生活压力的无奈与自嘲。每天他看着身边跟自己一样的底层人,互相打着乐子,说着不切实际的话。互相谈阔两句,逗乐一下。
生活的乐趣被现实的压力压榨的只剩下在言语上能够逞强一下。
农村娃,要多读书呀!不读书你便只能干最底层,最廉价的工作,挣最微薄的薪水。对,当然,劳动最光荣,但你的劳动能带来多少价值。自我安慰,自我感动,自我抱怨。学会了抽烟,学会了喝酒,酒后再来几句牢骚。最不济的莫过于是那些把自我过错全推给别人,酒后不敢对外人发脾气,而打老婆的。
真的累了,疲了,乏了。他知道他错了,重新拾起了书本与笔。自学参加了成人高考,多亏了当年老师们打下的良好底子与经历这么多所炼就的吃苦耐劳的品质。他也没有忘却多年前的梦想,但往往投出去的稿子,都石沉大海。
在投稿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自己的稿子让编辑多看一眼,他练就了一手好看的行楷。想来,被老师逼了那么多年没练好的字,还是在社会的压迫下屈服与练就了。
你以前所偷的懒,日后都会付出百倍的辛劳还回去的。
慢慢大家都开始用电脑投稿,他又自费参加了电脑培训。日子都是在努力与坚守中越变越好的,我们不需要跟别人比什么,只要比上一刻的自己好一点就行。
经过了多年的奋斗与坚持,他终于在文坛上闯出了自我的一片天地。
富贵当衣锦还乡,多年离乡,对家乡的思念,日益深重。
在那片稻田里,他不禁愣神,回想起当年孙老师的话来。以至于当一位乡村教师请他给乡里小学的孩子讲几句话的时候。他久久只讲出了那句。
农村娃,要多读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