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存泄露:
长生命周期对象引用了短生命周期对象,导致短生命周期对象得不到释放,GC时无法回收短对象,从而会导致内存泄露
内存泄露最终可能会导致OOM出现。
OOM:应用程序无法申请足够的内存空间,并且,gc之后也释放不出足够的内存空间就会导致OOM。
出现OOM原因:
1.设置的堆(或者元空间)大小太小。
2.一次性创建了太多对象,例如通过sql查询表中的全部数据。
3.应用程序使用完的对象没有被及时释放,导致内存无法回收,长期积累导致内存不足,最终会导致内存耗尽,这种情况叫做内存泄露。
Jvm主要划分为如下几部分:
(1)方法区:1>保存类的信息,类名称,类的访问权限,父类,接口等信息。2>保存方法信息,方法名称和方法访问权限,以及方法字节码。3>静态变量 4>运行时常量池,对应类字节码中的常量池。每个类对应一个运行时常量池,存储字面量和符号引用和5>字符串常量池,保存字符串对象,防止重复创建字符串对象,减少内存占用 ,类直接是共享的 6>jit编译的机器码缓存
(2)堆:保存java对象
(3)程序计数器,保存当前线程将要执行的下一条字节码指令
(4)虚拟机栈,用来存储函数局部变量,参数,返回地址等数据,线程私有
(5)本地方法栈,存储native函数局部变量,参数返回地址等数据
Gc作用区域主要是堆,还有方法区中的一些类对象
怎么判断对象是否可回收:可达性分析,将局部变量和静态变量引用的对象作为gc root,从gc root开始使用广度或者深度遍历算法查找引用对象,如果此对象在引用链上就说明此对象可达属于存活对象,如果不在就属于非存活对象,非存活对象就是gc回收的对象
安卓中怎么检查是否有内存泄露:
1.通过引入leakcanery
实现原理:使用application.RegisterActivity Lifecycle方法监听activity的 destroy生命周期回调,此时随机生成字符串作为key,同当前activity,引用队列,一起构造出弱引用对象,同时将key保存至set中。构造弱引用对象的时候设置引用队列作用是,当弱引用中的对象被回收后,会将此弱引用放至引用队列中。
使用idlehadler在主线程空闲的时候延迟5s发送消息,在子线程中执行判断activity是否存在内存泄露,具体逻辑:首先通过引用队列中已经回收对象的ref,根据他们的key匹配set中的key并将key移除,此时可以发现set中保存的就是已经destroy但是没有回收的key。然后判断当前对象是否被回收即set中是否包含此key,如果不包含即已经回收就直接返回,如果包含即没有回收就手动执行gc,执行以后再通过引用队列将set中回收的key移除,此时再进行判断当前对象是否被回收,如果回收就返回,如果没有说明存在内存泄露,dump此时的heap,生成heap.file,然后进行分析此file,将可能发生的内存泄露信息展示给用户。
2.使用 studio自带的profiler工具进行分析
使用步骤:https://blog.csdn.net/Calvin_zhou/article/details/119681272
安卓中常见的内存泄露场景:
1.静态引用导致内存泄露:
静态变量持有activity或者fragment引用
解决:在不需要持有引用时及时设置为null
2.匿名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
匿名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会持有外部类引用,如果没有适当释放这些类会导致外部类无法被回收
解决:将匿名内部类和非静态内部类改为静态内部类,或者将外部类引用传递给内部类时使用弱引用进行传递,避免对外部类强引用
3.资源未正确释放
4.单例模式导致的内存泄露
单例对象的生命周期是整个应用程序生命周期,如果在单例对象中持有了activity或者fragment引用,就会导致activity或者fragment无法被回收,从而导致内存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