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今天是我碎碎念的21天,不可思议的坚持了21天。今天早上不想起床,给自己打分70。
一早6点的闹钟,我脑子里都是拒绝,很可怕的每天畏惧起床。俗话说一日之际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所以说一大早我不应该这样,所以以后我还是决定去图书馆,否则我只待在舒适区也不行。我心里还是放不下,但这都不是借口啊,总要突破第一步啊。
每天最重要的是听课,我的潜意识也在欺骗我,有的老师确实讲的好。我没有把老师讲的变成我自己的,每次都是听了就完了,这样路碌碌无为了好几个月了。一开始我来这里还是天天去图书馆的,再后来不敢待在学校了,内心很抗拒。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真的很痛苦,也不敢给别人说。自己一天天瞎想也没什么用,那只小象在心里,不在外边。没有任何人可以让自己走出来,除非自己有突破,心里的改变真的很难。任何人的改变都不容易,何况我这考虑这么多的人,日日夜夜想就是没干。明天和朋友约好的一周的总结,我什么也没有学会,怎么面对这一周别人的改变自己和自己的堕落呢?这个朋友给我说了,怎么去练习、去突破,而我并没有去做岂不是更大的伤害。每次都是仰望星空,没有脚踏实地,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缺点。
今天,让自己有所改变,去图书馆而不是呆在舒适区。总要有一天去改变,为啥不是今天,为什么不是现在?
每天醒来的焦虑让我一度想退学,一度怀疑自己,怀疑人生。既然这样为啥不做出改变呢?不要一开始就想多大的收获,改变自己的微习惯,让自己潜移默化的改变。这样才不会抗拒,因为我发现我对抗自己的过程就是消耗自己的过程,身体的代偿机制这样的消耗会让自己更加痛苦。我很羡慕别人,感觉他们什么也不干就可以信手拈来,可配合我忘了我那个wp妹妹给我说的他们也是很痛苦。一个朋友也给我说,学习本就是痛苦的过程,每个人都一样。我为什么置之度外,没有参与其中,每一个博士每天的阅读文献时间应该不低于12小时。反观自己,天天照顾心里的大象和小象,完全没有博士的样子。
你所羡慕的别人的牛逼,他们的云淡风轻,是他们多么苦逼的努力才换来的。昨天读了一个博士的致谢,写的多么透彻,对自己有一定的启发。把书读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我把它改成适合自己的把书读下去,然后改下去,不枉来北京。他的致谢中说了,未来还会遇到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现在的点点滴滴的经历让自己我足够的能力去解决,因为所有的经历都是通往未来的必经之路。
没有任何人的生活是一帆风顺的,稍微有一点成绩的人都是拼命换来的,没有人是例外。不要有任何侥幸,你不是那个例外,跟着大多数人。不要对自己有过高的期待,也不要走太多的憧憬,一步一步来的去改变和突破。
改变自己的微习惯,不要一口吃个胖子。比如早上出门去图书馆,而不是呆在舒适区;每天去跑3公里,而不是5公里;每天阅读2篇文章,而不是想读100篇最后没读到自己直接躺平读都不读了。
以后每天八点图书馆打卡,3公里,2篇文献,2小时写本子。告诉自己,你想要的东西只有自己可以给你,每个人都是拼命努力才会看上去毫不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