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三剑”破沉疴,让基层风气更晴朗

                  亮“三剑”破沉疴,让基层风气更晴朗

2月5日,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形式主义最怕风过了无痕、雨过地皮湿,必须敢于向困扰基层的不正之风亮剑,用好“制度”“教育”“执行”三把利刃,让基层重新焕发生机。

锻造“制度之剑”,织密监督网络,让权力循规蹈矩。“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是基层减负的坚实保障。“法无授权不可为”,当前,部分基层地区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根源在于制度的漏洞,让权力有了肆意妄为的空间。层层加码的任务、堆积如山的文件、接连不断的会议,让基层干部疲于奔命,“5+2”“白加黑”成了工作常态,严重挤压了真正用于解决民生问题的精力。必须打造“制度之剑”,以制度保障基层减负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基层权责清单,杜绝上级部门随意摊派任务;严格规范发文、开会的流程与标准,减少不必要的形式,让基层干部从文山会海、繁文缛节中解脱出来。要编织严密的监督网络,发挥党内监督的“主心骨”作用,让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精准有力;畅通群众监督、媒体监督渠道,设立专门的举报热线和网络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发现违规行为,严格按照制度严惩不贷,使权力在制度的轨道上规范运行,为基层减负奠定坚实基础。

磨砺“教育之剑”,重塑价值观念,让减负理念深入人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些领导干部被错误的政绩观左右,过于追求表面的“政绩”,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却忽视了基层实际情况和群众的真实需求,这种错误观念如同病毒,一旦在基层蔓延,就为不正之风滋生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必须磨砺“教育之剑”,重塑正确的政绩观和价值观。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干部的思想教育,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廉政教育活动等方式,引导干部深刻领悟“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明白真正的政绩是为百姓排忧解难,推动地方可持续发展。要鲜明干部考核任用导向,将“为民服务”“真抓实干”作为重要指标,让那些为基层减负、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形成良好的正向激励,同时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想教育,让减负理念深入每一位干部心中,成为大家行动的自觉遵循,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工作环境。

挥舞“执行之剑”,铁腕纠治顽疾,为基层发展赋能增效。“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再好的制度和理念,如果没有有力执行,都只是空中楼阁。在基层减负过程中,执行不力是导致不正之风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部分地区虽然出台了减负政策,但在实际执行时大打折扣,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使得减负成效大打折扣。必须挥舞“执行之剑”,以雷霆手段纠治顽疾。各级党组织要成立专业的基层减负督查小组,定期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对减负政策的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督促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敷衍塞责的,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要建立基层减负的长效机制,持续跟踪问效,防止问题反弹,切实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真正让干部轻装上阵,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大展拳脚,确保将“减”出来的时间和精力,真正用到为民服务办事的“刀刃上”。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