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文章曾有过介绍(《认知科学的前瞻及重要意义》),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包括六大学科,后来逐渐发展为心智哲学、认知心理学、认知语言学、认知人类学、人工智能和认知神经科学六大方向,一看就知道代表着人类的未来,根据昨天文章总结出来的学习路径:
动机--->兴趣--->刻意练习--->知识源头(论文)--->输出--->写作、以教带学--->即时反馈--->学以致用内化
从动机开始,可以说智能时代的根基就是认知科学,在可预见的时间内,认知科学将会作为通识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那么如果从现在就开始学,是不是就多一分机会挤进最后的2%?这可能就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商务部把认知科学定位未来最重要四大领域之一的根本原因吧,那么努力站在时间源头、与最聪明的一群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的这个学习动机,是不是足够强烈?!
明晰了它的重要性,如果被广阔的发展前景撩动了内心欲望,那么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首先就像罗胖那样:站在门口赞叹,并在未来会持续深入学习,入门、观摩、登堂、入室,会一路学习一路赞叹,希望可以一直引起你的学习兴趣,现在仅就学了不足一月的知识尝试输出,看看认知科学的神奇之处。
我个人的学习动机是因为焦虑,8月份读到了吴军老师通过罗胖说出来的一句话:“未来只有2%的人类可以成功跨过变革的鸿沟”,于是就购入吴军老师的《智能时代》来读,被书中描述的科技发展吓出了一身冷汗,不了解就不会知道,绝大多数人类就是井底之蛙,根本无法想象现如今的科技达到了何种程度,难怪老师会有“2%的人适应智能时代”的论断了,真实的情况是95%的人压根就意识不到啥是智能。巨大的危机感形成了强烈的改变动机,然后就搜寻相关信息来看,是我的幸运,连续了解到数位站在世界前沿老师的思想并即时行动作出了调整,两个月间改变之大,前所未有,也重新塑造了我的认知:一个人全力以赴是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做出以前无法想象的成绩。
由此可知,除了好奇、虚荣等动机点之外,恐惧、焦虑可能是更为有效的刺激,因为不需要兴趣这一阶段来确保学习的持续性,有了焦虑马上行动,一方面刻意练习,一方面学以致用,效率极高,提升极快。
除了学术上追寻知识源头、阅读论文、以教带学的方式,一定要把知识即时应用到日常,即时,我个人读书或是吸收某种理念,习惯于代入法,就是这个知识点可以用到什么地方,可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带着实用性问题学习很容易把知识内化为现有体系,比方说初学认知心理的时候,除了熟记认知偏差,可以让自己保持理性,还会和现有知识存量印证,瞒天过海是如何利用认知偏差,触龙说赵太后是如何把握人性,张仪如何让楚王把自己一步步的搭进来,并且会和妻子讨论,相同的知识点,她会给出什么样的案例,就这么在讨论交流中融会贯通学习成果。有了关于知识的理解自然会想着应用,近来各方资源的整合为我提供了绝佳的应用吸收机会,几乎每天上午理论、下午实战,晚上复盘,进境之大超乎想象,而我也找到了最为有效的学习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