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曾国藩《挺经》45

诗人品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五卷“忠疑”下篇。

尽性知命不认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

阅王夫之所注张子《正蒙》,于尽性知命之旨,略有所会。盖尽其所可知者,于己,性也;听其不可知者,于天,命也。《易·系辞》“尺蠖之屈”八句,尽性也;“过此以往”四句,知命也。农夫之服田力穑,勤者有秋,散惰者歉收,性也;为稼汤世,终归礁烂,命也。爱人、治人、礼人,性也;爱之而不亲,治之而不治,礼之而不答,命也。圣人之不可及处,在尽性以至于命。尽性犹下学之事,至于命则上达矣。当尽性之时,功力已至十分,而效验或有应有不应,圣人于此淡然泊然。若知之若不知之,若着力若不着力,此中消息最难体验。若于性分当尽之事,百倍其功以赴之,而俟命之学,则以淡泊如为宗,庶几其近道乎!


阅览王夫之所注解张载的《正蒙》篇,对于尽性知命的意旨略有领会。

对自己所能知道、能改变的事,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就是性。对自己不可知或无法出力的事,听凭上天的安排,就是命。

《易・系辞》上“尺蠖之屈”八句,讲的就是尽性;“过此以往”四句,讲的就是知命。农夫耕田地种庄稼,勤苦的有好收成,懒惰的就欠收,这就是性。在商汤大旱之年种庄稼,怎么勤苦终归庄稼焦枯绝收,这就是命。热爱别人,教化别人,礼遇别人,是性。热爱别人,别人却不亲近自己;教化别人,别人却不遵从实践;礼遇别人,别人却不回应答理,这就是命。

圣贤之人不可企及的地方,就在于尽性而知命,尽性还属于平常人可办到的,知命就非常难了。当尽性的时候,努力已达到十分,而效验或者有或者没有,圣人对这种悄况非常平静淡泊。好像知道又好像不知道,好像用力,又似没有用力,这其中分寸最难把握体验。如果对于“性”应当尽力之事,百倍努力以求其成功,而对于听天由命的事则应以淡泊为原则,这样差不多就接近大道了。


无论是谁,总有一些事情是自己无法改变的,对于这类事情,需要去适应、去调整,接受这些不可以改变的,这是“知命”;有一些事情是可以改变的,对于这类事情,需要尽心尽力,力求做得最好,这是“尽性”。

 “尽性”相对容易些,戒懒戒傲,尽自己的努力去做,总会有比较大的收获。“知命”却相对较难,你尽力了,也不一定能看到效果,很可能做的都是无用功。

年轻的曾国藩,尽性而不信命,“功可强立,名可强成”,随着经历的事情的增多,老年后心态得以,对于性命之说,有了自己深入的体会,已然“知命”。

尽性知命不认命,只问耕耘,莫问收获。勿忘勿助,以日日不断之功,去滴水穿石,不要只盯着结果,而是应当重视长期的“因果”。老是想着结果,就容易失去耐心,就会忍不住拔苗助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人品读曾国藩《挺经》第十五卷“忠疑”中篇。 阐释、批评、欣赏,都是只有二等脑子的人的工作。 持矫揉之说者,譬杞柳...
    山谷清风阅读 5,289评论 1 9
  • 01 “难解百般愁相知爱意浓 情海变苍茫痴心遇冷风 分飞各天涯他朝可会相逢 ......” 深夜十点,刚从图书馆出...
    Zzhabi阅读 3,021评论 0 0
  • 记性我是有钱人菩提子瘦肉羹去确认一下
    佟雨菲阅读 1,469评论 0 0
  • 一个人的尊严靠什么获得?是靠自己身上穿的高档货?是每天大手大脚的花钱?是拿着总比身边人有些高级的手机日用品?是,如...
    好肚油肚_008阅读 2,755评论 0 1
  • 第十四周2018.04.12 1.你不在意自己,没人会对你的成长买单。 早就意识到16~17年的工作氛围,不对自己...
    书李01阅读 3,4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