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写,不知道写些啥。
写过公众号,断断续续的,写的好像感情方面的散文。
兴致来了很想写,写着写着就开始犯嘀咕了:写这个是啥?写这个有人看吗?写这个有价值吗?
打退堂鼓了,否定了,就卡住了,仍那了,每次都这样。
即使写出来,也磕磕碰碰跌跌撞撞的。
就这样写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写的过程也不爽快,还给了自己思想上一些压力,总之,这样做不好,很不好。
不好就要变,改变策略。
反思了一下之前这种状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写啥,还想写的好?
不知道写啥?还想写的好?
这是矛盾呢,还是太不现实了。
不知道写啥,下一步不应该去确定要写啥,达到 知道写啥 的状态吗?
知道写啥后,再去解决如何写的好的问题。
OK,好像暂时有了脉络了,就先解决到底要写啥的问题。
之前想写的东西可多了:文学方面的,认知方面的,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教育方面的。
贪,贪嗔痴的贪,贪多。
多了就乱,乱了就否定,就不写了。
现在要写哪一方面?
还不确定,好悲惨。
之能想一下自己的写作初衷了?
就是了,我的初衷是: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那问题就简单了!
想到啥就写啥呗,对,就是想到啥就写啥!
这样就不去注意文笔,题材这些东东了,事情一下子简单了。
四个字,写就完了!而且写道哪里是哪里!
不拘泥于文体,不拘泥于题材!
那总得有个目标吧!
要不感觉无穷无尽的,不会有阶段性的喜悦与满足。
喜悦感,满足感就是幸福,写作过程中不会感到幸福,这样我可不要。
所以就定个小目标,不是一个亿,是一万字,先写一万字。
别的不能确定,字数总能确定吧,就写一万字,想到啥写啥!
写写我最近看的几本书。
第一本是朱光潜的《谈美》。
为什么要看这本书?
有句话大概是这样说的:真正的发现之旅,不是寻得了美丽的风景,而是寻得了一双崭新的眼睛。
要换一双眼睛是不太现实的,那就改变一下眼光,重新去看待周围的人事物,所以就想再审美方面提高一下。那天逛京东看到这本小册子了,好像就10块钱,也不厚,就下单了。
看完后感觉挺值的,感觉说一下:
1.民国时期作者写书很认真,用词很精准,系的很透彻
2.写了审美,附带有讲些心理学
很佩服很敬重这些作者:
把一生所学,一生的经历,一生的理解写成书,作为传承留给我们。
看统计是900+字,完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