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事故信息回顾
3月10日,埃塞航一架载有157人的航班在起飞后不久坠毁。该架航班执飞机型为波音B737MAX 8,与数月前印尼狮航(Lion Air,下称狮航)一架载有189人的失事航班机型相同。
2 .近期权威媒体相关新闻综述
一、4月4日埃塞当局发布了ET302空难的事故初步报告,
4月4日,埃塞俄比亚航空(Ethiopian Airlines,下称埃塞航)坠机事故后的第26天,该国监管机构公布了初步调查报告。根据这份报告,失事的ET302航班在起飞后遭遇一系列故障警报,尽管飞行员遵循了波音和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的紧急处置程序,仍无法控制飞机,致使飞机高速俯冲坠毁。
4月5日,波音首次承认印尼狮航和埃塞航两起事故与MCAS系统故障有关,不过该公司仍强调,“历史经验表明,事故都是由一连串因素所引发的”。
波音737 MAX上装有左右两个迎角传感器。报告显示,起飞约1分钟时,两个迎角传感器出现了接近60°的偏差,其中一个迎角传感器读数为15.3°,另一个读数则显示为74.5°——这意味着飞机几乎直指向天空。
在察觉到传感器数据故障后,飞行员立即尝试接入自动驾驶。然而,飞机接入自动驾驶半分钟后又断开,机长随即要求副驾驶向空管报告飞机存在操纵问题。此后的4分钟内,黑匣子记录到飞机曾4次自动压低机头,机长和副驾驶则多次试图操纵飞机恢复正常,但人工操作已经无效。
波音737 MAX上安装了一项防止飞机失速的新系统,即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aneuvering Characteristics Augmentation System ,下称MCAS)。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当其判定迎角超过限定值时,会自动指示水平安定面(指飞机尾翼的水平翼面,可以控制飞机姿态)向下倾斜飞机机头。不过,波音的MCAS没有设置充分的容错机制,当一个迎角传感器识别失误时,MCAS就会在不告知飞行员的情况下自动启动。
二、4月17日FAA委员会认为飞行员无需进行新的波音737Max模拟器培训
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由美国航空监管机构任命的一个飞行员专家委员会审查了波音公司为停飞的737 Max飞机提出的软件修复方案,并得出结论:一旦飞机恢复使用,飞行员将不需要额外的模拟器培训。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飞行标准化委员会的这份报告,是检视尚未完成的737 Max系列飞机升级的重要第一步。报告发布在FAA网站上,公众在4月30日前可以就此发表评论。
提案呼吁加强对被称为机动特性增强系统(MCAS)的防失速系统的训练,该系统与两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坠机事件相关,但不需要进行模拟器训练。模拟器训练成本昂贵,还可能会使飞机恢复服务复杂化。
三、4月18日,波音即将完成737 Max软件升级 后的飞行测试
波音公司即将完成牵涉两起致命空难的737 Max 飞机防失速软件升级后的飞行测试,寄望于尽快 结束其最畅销机型的全球停飞困局。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Dennis Muilenburg在4月17日晚间发布的一条视频信息中表示,公司已完成更新后软件的工程试验。接下来波音将进行认证试飞,并向联邦航空管理局(FAA)提交最终的书面文件。
3. 为什么波音737MAX事故不断
波音737MAX的事故之所以引发全球关注,是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款不应该出问题的机型。整个737系列一直都是波音公司最赚钱、订单最多的产品之一,占到了公司总利润的1/3,而最新款的737MAX是波音公司技术最先进的飞机,面世至今已经卖出了370多架,还有4700架正在生产。
无论是波音公司良好的声誉,还是737系列飞机的优秀口碑,都使得这款明星飞机的坠机事故看起来简直不可思议,有点像号称“永不沉没”的泰坦尼克号第一次航行就撞了冰山的感觉。
那你可能会问了,航空事故年年都发生,为什么这次737MAX的事故特别引人注意呢?
《经济学人》在文章里说,以往的航空事故,大都是人为操作不当引起的,跟飞机制造商没关系,但这次737MAX的事故,是因为飞机本身的设计问题引起的,事情的性质就截然不同了。再说了,波音飞机占了民用客机的半壁江山,一旦它的产品出问题,波及的范围可就大了。
综合各类权威媒体和专家的解读信息,汇总波音公司的两起坠机事故可能的原因如下:
从技术层面来分析,主要是因为目前的自动驾驶技术还不成熟,在危急时刻出现了人机争夺控制权的问题,导致空难发生;
从行业竞争的维度来看,是波音公司急于应对空客的挑战,在737MAX的机型改造上考虑不周全所致。
对于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公司的控制能力有限。波音把67%的组件交给了外包团队,涉及全球100多家供应商。而这100多家供应商还会把更次要的事,交给再一次级供应商。
-
监督机制问题。波音享有的自我监管特权遭到质疑。
马里兰大学政府和政治学副教授弗吉尼亚·豪夫勒(Virginia Haufler)著有《私营行业的公共角色:全球经济的行业自我监管》(A Public Role for the Private Sector: Industry Self-Regulation in a Global Economy)一书,她把自我监管的盛行归结为全球更广泛地支持放松监管。她还指出:“极其复杂的技术和行业正在崛起,而在很多时候,政府监管机构或政策制定者会说,‘你们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所以你们来探讨细节问题,然后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