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书籍《教育心理学》,读书感悟:第十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是有效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想学习的学生能够学会任何东西。
一、什么是动机?
动机:需要和愿望对行为强度和方向产生的影响。激发、引导和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行为的内部过程。也就是说使你开始行动,继续行动,并且决定你行动方向的。
动机不仅在使学生投入学习活动方面很重要,而且同样重要的是,它也决定着学生从进行活动和接收信息中学到多少知识。有学习动机的学生在学习时候会运用更高级的认知过程,进而学习和记忆更多的内容,也更容易将学到知识迁移到情境中去。
二、动机理论有哪些?
1.动机与行为学习理论。
奖励和强化。用个体过去所受到的强化来解释,动机是不允许的,其原因之一是人类的动机非常复杂,并受到情境的制约。
确定诱因的价值,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某一诱固具有动机价值,因为诱因的动机价值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
2.动机与人类需要。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尊重的需要,对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的观点是指对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基本需要。
成长需要:对于求知、理解、审美的需要,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会追求这些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在他人的认知中成长和发展的需要,永远也得到完全的满足。
自我实现:个体发挥出自身全部潜能的能力。成就一个人有能力成就的一切的需要。
马斯洛的理论对教育的启示,马斯洛的理论对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之间的关系。
3.动机与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一种动机理论,关注人们如何解释自身成功和失败的原因。阐明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解释。
个体对成功和失败大多数解释有三个特征。第一,原因被认为是内部的(个体本身的)还是外部的。第二,原因被认为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第三,运营被认为是可控的还是不可控的。归因理论的一项核心假设是,人们试图维持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象。
对成功和失败的归因。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能力和努力是归于内部的原因,而任务难度和运气是归于外部的原因。
控制点和自我效能感。
控制点中的点指的是“位置"。:控制点在内部的个体认为成功或失败都是由自己的努力和能力造成的,控制点在外部的人则倾向于认为运气、任务难度,他人的行为等因素导致自己的成功或失败。
内部控制点通常被称为自我效能感,即认为自己的行为起决定作用这一观念。
控制点:一种人格特征,决定人们将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归于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
如果学生认为成功是由运气、教师的个人行为或者其他外部因素造成的,那么就不会努力学习而会倾向于拖延或逃避困难的任务。
如果学生认为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自己努力决定的,那么不难想见他会付出努力。
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的对教育的启示。
反馈信息最终会影响学生的自我知觉。
归因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是如何解释和利用这些反馈信息来提高成绩假,也能为教师如何给出激励作用最强的反馈提供建议。
4.动机与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产生与学生自发的想法和行为的学习,这些想法和行为系统的指向他们学习的目标。
动机的来源:一种来源是社会示范,比如见到其他同学使用自我调节策略。另一种是设立目标,即鼓励学生去设立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第三种是反馈,即让学生指导他们正在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如果反馈强调学生的努力和能力尤为有效。
5.动机与期望理论。
期望理论:一种动机理论认为,人们追求成功的努力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个体力求成功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他们对奖励的期望。
期望-效价模型:将成功的可能性和诱因价值与动机联系起来的一种理论。动机主要依赖于个体对于奖励的期望。
动机(M)=成功的主观可能性(Ps)×成功的诱因价值(Is)
期望理论对教育的启示,对于学生来讲,任务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成功都应当是可望而及的,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
三、如何提高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力求成功并选择以目标为导向的成功活动的一般倾向。对于体验成功并参与与个人努力和能力决定成败的活动的渴望。
成功和动机就变得互好困果:成功诱发了获取更多成功的欲望,而这种欲望又导致了更多的成功。
1.动机与目标定向。
学习目标:持有这种目标的学生主要动机是获得知识和自我提升。又称为掌握目标。
表现目标,持有这种目标的学生,主要动机是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取得好成绩。
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认为,学校学习的目的是能够掌握和胜任学校所教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则认为,学习的目的是努力获得他人对自己能力的积极评价。
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和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在整体智力水平上并无差异,但是他们的课堂表现却截然不同。具有学习目标的学生会使用更多的元认知策略和自主学习策略。具有表现目标的学生更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因为他们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可能性微乎其微。也更容易作弊。
有意识的教师应该努力使学生相信,学业活动的目标是学习而不是分数。
2.习得性无助:基于经验而形成的一种预期,即个体的行为最终都将导致失败。
习德性无助可能来源于父母和教师给予的前后不一,不可预测的奖罚,这会使学生相信,自己做什么也无法成功。
教师要预防或减轻学生的习得性无助。要给学生提供逐步走向成功的机会。提供及时反馈,对学生抱有恒定的期望,始终对学生负责。
发扬优点,首先了解学生的长处,然后以此为起点。
克服缺点,不要贬低学生的缺点。
这用先行组织者和指导发现法,温故而知新。
创设挑战性的活动,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加以解决。
3.教师的期望与学生的成就。
当学生的自我预期高于当期表现时,他们的成绩一般会提高,而自我预期较当前表现低的学生,其成绩会下降。
表达积极的期望,学生能够学好。
等待学生作答。
避免对学生进行不必要的成绩区分,
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
4.焦虑与成绩。学校中主要的焦虑源是对失败的恐惧,以及由此而导致的自尊丧失。焦虑可能使学生一开始就难以学习知识,使学生不能运用或迁移已经学到的知识,无法在考试中展现自己掌握的知识。
四、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1.内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在诱因:人们享受活动本身的乐趣,并因此受到刺激。
外部诱因:奖励来自于活动以外,如认可和好的成绩。即学习材料本身所不能提供的一些奖励。
奖励对于动机的影响。
提供外部奖励是否会削弱对活动的内在兴趣。
使用奖励可以提高内在动机:
当奖励取决于任务完成的质量,而不是参与活动就能得到奖励时。
奖励被看作是对能力的一种认可时
任务的趣味性不高,
给予社会性奖励而不是物质奖励时。
任务本身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奖励是物质的且预先告知的,不管任务是否完成或者表现好坏的提供奖励,这样会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
教师应该尽量使教学内容具有内在趣味性,避免使用不必要的物质奖励。
结合使用内部和外部两种刺激来可能是一种必要的策略。
2.提高内在动机。
课堂教学应该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
激发兴趣,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信,接下来要呈现的内容是重要和有趣的。
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的例子作为课程导言尤为有效。
增强学生内在兴趣的方式是给他们一定的选择空间,让他们自己决定学习什么内容或用什么方式来进行学习。
保持好奇心,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用许多方式不断地激发、保持学生的好奇心。
向学生提供他们用现有知识无法解答的问题。使学生感到惊讶或挑战他们,这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由此产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使用多种有趣的呈现方式。
提高学生兴趣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使用游戏和模拟,模拟或角色扮演是指让学生承担某种角色,并从事与角色相适应的活动。
非模拟性的游戏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某个学科的动机。
帮助学生做出选择并设立自己的目标。
当目标是由个体自己设定,而非别人强加的是,个体通常会付出更多的努力。
3.提供学习的外部诱因的原则。教师要时刻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内在动机,同时也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外部诱因。
表达明确的期待,学生在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应该做什么、将被如何评价以及成功之后会有什么收获?
提供反明确的反馈。
反馈是由个体付出努力的结果和信息。
具体的反馈既是信息性也是激励性,具体反馈还可以帮助学生知道成功形成努力的归因。
提供及时的反馈。首先,学生出现了错误可以及时的避免与改正。其次,行为和结果之间的时间间隔较长将会使学生难以把二者联系起来。
经常提供反馈,使他们尽最大努力去学习。
提高外部动机源的价值和可获得性。
只有当学生看重教师使用的诱因时,才会具有激励作用。
虽然对所有的学生来讲,如果尽力了,都应该有机会得到奖励,但是价值最大的奖励对任何人而言都不应该轻易能得到。
有效的应用表扬,用于强化恰当的行为,以及对学生的正确行为给予反馈。
相倚性表扬:针对定义明确的行为,视学生表现而给出的表扬。表扬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直接指向具体的任务表现。
具体性表扬: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非一般的良好表现进行表扬。
可信的表扬是指对良好的表现给予真诚的表扬。
5.教会学生自我表扬,这可以促进他们学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