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们家的场景:
我五点半起床,本来打算看一会书,然后洗刷一下去上班,买点早点路上吃。孩子不上学,老公不上班,他们多睡一会,也正好没有人打扰我。
可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是那么大。
我刚起来没多大会,正看着着迷呢,女儿眯着眼睛出来了。她竟然起这么早,看到她,我就知道,我的完美计划泡汤了。
果然,她说:妈妈我可以看电视或看手机吗?
我被打扰了,没有了自己的时间,她大早晨还要看电视看手机,这眼睛不要了吗?我按住内心的怒火:不可以。
她有点生气,这孩子越大越难伺候,她开始威胁我,撅着嘴说:妈妈,你走了我就看电视看手机,你见不到我,你不知道我在干什么。
我想她说的对,但是我不能被她威胁,我告诉她:我会问你爸爸的,如果你爸爸说你一天就知道看这些电子产品,我回来就饶不了你。
她问:那你会怎么办?
我:我不告诉你。总之你就是不能看,看的多了脑子都变笨了,眼睛都看坏了,你去看绘本吧。
她更生气:你越是让我做什么我越是不做什么,我就气你,哼!
我有点词穷,不知道要怎么表达我的意思,也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她不看。我一方面担心她看的多,一方面又觉得我不知道怎么教育她,为她看电视愤怒,为自己的无知愤怒。
上班路上,打开耳机打算听樊登读书,无意间打开了《自驱型成长》,一看题目我觉得太适合我了,果然里面有办法,我必须把里面对我有帮助的地方总结下来。
人的大脑肌肉是可以经过不断训练而不断调整的。要想让孩子有自控力,需要发育他的大脑前额皮层,我们看到的那些孩子冷静,理智,成熟,像个像大人一样,就是因为他这个前额皮层发展的很好。
如果父母整天打击他,呵斥他,恐吓他,孩子在父母这里就紧张,皮质层就不发育了,起作用的就是大脑的杏仁核,杏仁核的作用是“打”或“逃”,也就是要么斗争,要么服软(讨好)。
所以要想真的想要孩子有足够的自控力,就得发育他的前额皮层,这个发育来自于你给他足够的【选择空间】,让他有掌控感,他自己说了算。
《不管教的勇气》里面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耐心,因为如果这个孩子不爱学习你再强迫他学习都没用,他学完就忘。如果家长不管的那么多,孩子会感觉轻松,而且孩子都是好奇的,求知的,人本身就有去了解这个世界的欲望,他反而会去探索,去学习。这才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
但是这并不代表不管不问,不管不问是忽视,关心太多,是溺爱。
父母要做的是:温柔而有边界,和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是关注他,支持他,理解他,尊重他。
说了这么多道理,回到早晨的事情中来。
孩子要不要看电视,他自己决定。我们能给的就是爱,鼓励,包容,在她做对的时候给她二级反馈,让他在你这里轻松,自由,容易成功。
那么他的自尊水平会提高,他会越来越自信,自控力也就越来越强。
我想让她去看绘本,她不想看,就算我说了她也不会去看,反而会引起对看书的反感,对看手机的偏执。
有一个办法,就是我自己发自内心的热爱阅读,她会模仿我,通过熏陶慢慢地她会爱上阅读,去探索知识的海洋。
你不让孩子看手机,你自己看了吗?就算他在家的时候你故意藏起来,然后去管教他,你觉得有用吗?孩子不会相信你说的,他会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感觉。
所以,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管好自己,让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想,如果孩子早晨再说看电视的话,我会说:你自己决定哦,妈妈妈希望你保护好眼睛,妈妈相信你能照顾好自己的。
不管她什么决定,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