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辈恰逢少年时,有志于华夏之复兴。然才疏学浅,有心无力;一苇之叶,难载千钧。欲有所为,而踌躇无为。其时颇迷茫。幸得丛博士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汝之才华,可为中科院之硕士。鸿鹄之志亦可缓缓图之。”是日,决心从师于中科院大学士,受教、解惑、学习、以遂吾辈之愿。
七月伊始,摒弃杂念。朝八晚十,伏案勤学。所学时有疑难处。抓耳挠腮而无所得者,常有之;弃笔在案,起身长叹者时有之。其时谭老师到访。谭老师者,吾南宫之同窗也。挚友在畔,茶余饭后。谈古今,论时事,挥斥方遒。遇有异议,辩至面红耳赤者有之;求同存异者亦有之。后其返程,送行至车站,叹约:“有趣之灵魂难遇,谭老师之灵魂可谓之有趣。”
七月流火,心绪难平。抬首眺望,虽烈日炎炎,亦有微风,绿叶随之摇曳。念此,心绪微宁,藉此心态,时光亦无先前那般难熬。转瞬,至国庆日,思乡甚切,复习之功亦告一段落。登车返乡,行至鲁地,破颠簸,众人皆皱眉,唯一女童,欢呼雀跃,随之起伏。归家,如往常,距村舍十里处,下车步行,无他,只一旧习尔。吾侄迎初见我,颇惊诧,随后甚亲昵。携之前往老太君处问安,足至门槛十步有余即高呼:“老奶奶,吾叔归矣!”老太君杖朝之年,步履阑珊,急起身曰:“汝叔?其归矣?”其声即惊亦喜。闻此,思绪万千。淡然回曰:“归矣。”
其后返校,与三五研友全力备战。有学业之难,坐而论道,执笔推演亦可得治。就餐何处?将食何物?一日三问,次次难解。时“屈服”于食堂,抑或“信步”至“面米人家”。老板有所问:“今日将食何物?”几人常曰:“乡村焖饭”(此菜下架久矣。)。
考场如战场,备考如备战。一载青春,竭尽全力,秣兵厉马数百日。十二月屏息敛神,激战。初战结束,初下战场,数人掩面凝噎。日夜备战,食寝难安,而战场失利,诚如此。战事惨烈与否,终结束。
战事将临时吾父致电:“汝将上战场矣。”
回曰:“战事临近吾辈定当骁勇战之,以期无憾。”
友人王先生留言:“心之所向 素履以往 生如逆旅 一苇以航。”
回曰:“恰少年时,以吾身逐吾梦,本为幸事!”
古人二十弱冠,值此弱冠之年,历经些许杂事。备战考研,些许感慨,遂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