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人生三部曲:
小时候,父母在哪哪是家;
结婚后,爱人在哪哪是家;
年迈时,儿女在哪哪是家。
小时候,父母在哪哪是家
小时候,我们感受到父母的爱,父母就是我们的避风港,父母所在就是家之所在,我们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如果觉得父母所在不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无法很好地感受到父母的爱,一定会有一个不幸福的童年。即便有其他家人的爱,那也是也缺憾的爱,这种不幸福会影响我们一辈子。这个虽然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决定的,但是由于爱是向下的,大多数人会感受到父母的爱,认为父母所在就是家之所在,那里就有我们的一切。
在当今社会,有许多年轻的父母,为了求生活,抛子南下打工,留守儿童就失去了真正的家!如果父母能够带上他们去打拼,无论出租屋有多小,孩子都是幸福的。
结婚后,爱人在哪哪是家
我们为爱而结婚。结婚后,爱人所在就是家之所在,新的小家成了我们的新的避风港,我们就有一个幸福的新家。
如果我们觉得爱人所在不是我们的家,那么我们一定没有感受到婚姻的幸福和新家的温暖。如果我们觉得父母的家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婚姻一定有不幸福的因素所在,婚姻的稳定受到极大的威胁。
我们要及时改变小时候那种“父母在哪哪是家”的感觉,虽然那是及其痛苦甚至不被理解。这个家是否温暖,是我们可以努力的。
年迈时,儿女在哪哪是家
年迈时,儿女孝敬,在儿女那里舒心,我们会觉得这里就是我们的家。
如果觉得儿女所在不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是孤独的老人或不受儿女敬重的老人。我们一定要改变自己亲手建立的小窝才是家的思维。
也许孩子并不希望我们把他们的家当做自己的家,在爱人同在的情况,尽量不与子女同住,我是赞同的。
一旦落单,且身体不好我们父母呵斥他们多少,他们都没有记恨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容忍他们的一点不耐烦呢。
(年轻看了此文,不要以为我是在鼓励你们可以随便呵斥不敬父母啊!)
三部曲中幸福的几率是越来越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