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流行,「矬」這樣一個北方漢語常用字進入了人們的口語之中。常常可以聽到人們說:「太cuo2了」「這個很cuo2」。可惜人們一直不知道這個字怎麼寫,都用讀音接近的「挫(cuo4)」「齪(chuo4)」代替,而正字「矬」卻未能得到普及。
查《康熙字典》,【午集中】【矢字部】有矬字。釋義如下:
《廣韻》昨禾切《集韻》《韻會》徂禾切,並坐平聲。《博雅》短也。《北史·宋世景傳》孝王學涉,形貌矬陋,而好臧否人物。 又鹽場名。《元史·百官志》廣東鹽場十三所,一曰矬峒場。
可以看出,含義「短」「矬陋」與我們口語中cuo2的義項基本能對上號的。cuo2一般指難看、醜陋,引申指不大方、不得體。
讀音方面也很吻合。昨禾、徂禾實則同一讀音,中古屬從母果攝一等平聲戈韵,近古元音高化,且濁音清化,從母變清母,平聲變陰平,折合普通話「cuo2」這一讀音。
可見,北方漢語的部分詞彙也是相當存古的,一概而論斥之爲「胡語」有失公正,不夠實事求是。
至於「挫」,中古屬精母去聲,近代送气了,按照演變規律應當是zuo4,義項上未見醜陋、短小這類含義;「齪」只用在連綿詞「齷齪」中,義項勉強對得上號:
《正韻》:「齷齪,急促局陿貌。」《史記·司馬相如傳》:「委瑣握齪。」
但是,「矬」「齪」讀音卻差十萬八千里。齪屬初母覺韻,入聲。初母在普通話中大部分是翹舌音ch,極少部分才會變成平舌音c。
其實「矬」字講到這裏基本講完了。順便,我們提提「矢」這個偏旁。「矢」部收字不多,常用字更少,就「短」「矮」「矯」等幾個。「短」「矮」「矬」都是和長短有關,都从矢,是巧合嗎?
非也,「矢」是象形字,一支箭的形狀。《說文》:
弓弩矢也。从入,象鏑栝羽之形。古者夷牟初作矢。凡矢之屬皆从矢。
這裏解說只是矢的本義,有所遺漏。矢在古代可以用量度。《莊子·在宥篇》:
「焉知曾史之不爲桀紂嚆史也。」
一作嗃矢。黃庭堅曰:「安能爲人作嗃矢。」
註:射者必先以嗃矢定其遠近也。
故,「短」「矮」「矬」都从矢,表示長短,這是有理由的。「矯」呢?似乎與長短無關,我們姑且看看《說文》:
揉箭箝也。从矢喬聲。段註:揉當作柔。許無揉有柔煣也。箭者,矢竹所爲矢也。不言矢言箭者。矯施於笴,不施於鏑羽也。箝,籋也。柔箭之箝曰矯。引伸之爲凡矯枉之偁。凡云矯詔者,本不然而云然也。
可見,矯就是撥弄弓箭,「矯正」這一含義是引申的。漢字,實在是偉大。
回到我們的「矬」,這個字書寫簡便,在GBK字符集也有收錄,每一臺電腦都可以打出這個字,建議推廣使用,讓漢字使用規範,而不是隨意找讀音接近的漢字頂替,這樣的行爲相當於將漢字當作拼音文字使用,大不可取。
如果喜歡,歡迎轉載、分享,也算是讓本人對漢字對漢語作出一點微薄的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