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成为牢笼:《日落大道》里的三种囚徒

在音乐剧《日落大道》的舞台上,我们看到三个被时间囚禁的灵魂:诺玛沉溺于过去的辉煌,乔迷失在当下的安逸,麦克斯则活在自我编织的谎言里。

这三种困境何其熟悉——它们不正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在经历的心理状态吗?

诺玛的心理防御机制令人心碎。这位默片时代的巨星无法接受有声电影的浪潮,就像我们许多人无法接受青春逝去、职场更迭或子女独立。她用撰写《莎乐美》剧本的幻梦来抵御现实,这种“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让我们想起那些拒绝接受体检结果的老人,或是假装婚姻没有破裂的伴侣。诺玛的豪宅成了她的心理茧房,她在其中扮演着永远年轻的莎乐美,却不知这角色本身就是死亡的隐喻。

乔的困境则更具现代性。这位落魄编剧最初清醒地知道诺玛的剧本毫无价值,却在金钱与安逸中逐渐迷失。这不正是我们常说的“温水煮青蛙”效应吗?当我们为了房贷忍受不喜欢的工作,为了稳定维持不幸福的关系,我们何尝不是另一个乔?

麦克斯的悲剧最为隐蔽。这位前导演通过伪造粉丝来信维系诺玛的幻想,表面上是为诺玛,实则是为自己不愿面对失败的心理需求。这种“投射”心理机制在生活中比比皆是——父母通过子女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伴侣通过控制对方获得安全感。麦克斯告诉我们:最坚固的牢笼,往往是我们亲手为他人建造的那一个。

《日落大道》的深刻之处在于,它没有简单批判这些角色的选择,而是展现了时间碾压下人性的脆弱与复杂。诺玛的舞蹈不仅是戏剧高潮,更是对观众的心理启示:时间会让我们不得不放下一个个执念——对青春的执念、对成功的执念、对控制的执念。

当莎拉·布莱曼以六旬之龄站在舞台上,她展示的正是打破时间牢笼的可能性——不是通过否认时间,而是通过接纳它赋予的每一种状态。这让我想起小区里那位退休后开始学画画的张老师,或是毅然转行做咖啡师的程序员朋友。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成就,却找到了与时间和解的方式。

《日落大道》给我们的心理启示是:任何事物都有其生命周期,健康的自我不是没有执念,而是能够觉察并管理这些执念;不是不会衰老,而是能够在每个年龄发现新的价值;不是永远正确,而是能够承认错误并重新开始。时间从不是敌人,将我们变成囚徒的,从来都是自己拒绝改变的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