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对创伤成瘾,一看这题目感到很新奇,人们成瘾的东西,都能给人带来快乐享受,有谁会对创伤成瘾呢?看完他的文章,深有同感,身边确实有些人的做法,是对创伤成瘾的。
文中写了他的一位女性朋友,本来在十一长假前已经安排好了去国外度假,结果在这个时候,接到了一个大学的通知,通知她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她一番犹豫之后,决定忍痛割爱放弃度假去参加会议,让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却因为一个看起来莫名其妙的理由,被拒绝参加会议。这位女性朋友当时十分的失望和愤怒,并向曾奇峰老师发了一条短信表达了这种失望与愤怒,曾老师回复了一条短信内容是: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大约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这位朋友回短信说:你这么一问,我一想,怎么就觉得这件事也没什么了不起了呢!
这位朋友很幸运,她能这么快就对这件事释然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朋友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经常会对一些事情十分纠结,久久的沉浸在事件引起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现在听了曾奇峰老师的这句问话:你希望这件事对你的伤害有多大呢?我也在想到底是这件事特别严重?还是我们对待这件事的期望太高了呢?假如这件事确实很严重,你不能自拔还有情可原,如果是你对这件事的期望太高了,那就说明还是有办法可以摆脱这些痛苦的,只要降低期望不就行了吗!久久不愿意降低期望,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是对这种伤害有隐了呢?你内心还是希望这件事对你影响再大一点、再久一点。
有位朋友曾经说过,她的孩子吃饭太慢,因为这件事他特别生气,每到吃饭的时候,心情都好不起来,以前以为是孩子看电视影响了吃饭,所以不让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但关掉了电视,孩子依然吃饭很慢,我曾经跟他建议说,那就接纳孩子吃饭慢这个事实不就不生气了吗?他非常不以为然的说,一顿饭都要吃一个多小时,那怎么行?听到他这么说,我明白了,他的标准如果不降低的话,那他的痛苦真的无法消除,这件事对他的影响还要再延续下去,看来这件事对他的影响有多久?主动权完全握在他自己手中,可能他对这种伤害真的有瘾了。
也有些家长经常会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如人而感到苦恼,这些家长口中说的很好,孩子什么方面都好,就是学习成绩不行,抛开成绩的话,这真是一个好孩子,为什么就不能学习好呢?如果家长非要揪住孩子的成绩不放,对孩子的其他优点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明了什么呢?说明家长希望自己的痛苦再久一些,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对自己的影响再大一些,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呢!
儿子辍学我也曾经这么痛苦的挣扎过,庆幸的是,我不希望自己痛苦的太久,我没有配合他的辍学应该引起的反应,而是面对很多家长可能会有的反应我反其道而行之——接纳,虽然一开始接纳的并不情愿,但慢慢的我尝到了接纳的好处,也看到了接纳给我的回报,所以我后来愉悦的接纳了,这一接纳就结束了这件事带来的痛苦。你心中想要什么,就多考虑考虑,我怎么做才能得到我想要的,如果坚持以前的做法不能给你的生活、心情带来改变,那就要抛弃以前的做法,说明那是无效的,无效改变,有效才继续。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你确实不愿承认对伤害上瘾,也不想让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对你的负面影响太大,那就不妨在改变不了事件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吧,学会接纳,一切都会过去,也相信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