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35年,成都报馆《新新新闻》刊载了一篇报道,称成都共有茶馆599家,每天茶客达12万之多。对于当时城中的60万成都人来说,超过六分子之一的人每天喝茶也不是啥子不得了的事,稀松平常得很。因为”坐茶馆“是当时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从第一泡茶泡开,一天的日子才刚刚开始。竹靠椅、八仙桌、三件头盖茶具、老虎灶、紫铜壶外加那个堂馆跑堂,人声吵杂中,时日有序,缺一不可。这些标配从清末开始就渲染着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在当时成都超过500条街巷蜿蜒排列,一路传承,让中国最早的茶馆文化在这里得以开枝散叶。
02.
当时的成都,闹市有茶楼,陋巷有茶摊,公园有茶座,大学有茶园,处处有茶馆。能喝茶的去处直接摆到了家门口,之所以如此密集,大概跟成都的天气有关。有句话叫“蜀犬吠日”,意思是说四川成都的太阳天太少了,连狗都把太阳当成稀罕物,太阳一出,以为是异物,对之狂吠。缺日头的成都,阴阳失调,人在阴郁中待久了,总会喜欢聚拢图些“热闹”,今天你家明天我家的也不方便,那就找得找个公共空间吧,于是“茶馆”成为最佳选择,“头上青天少”这种老天爷意下不可逆之事就由它去,“眼前茶馆多”这种人能为之之事倒是可以折腾出些热度来,老虎灶上不歇烧着的紫铜壶,紫铜壶里的沸水被堂倌冲注进盖碗升起的热气,演变成成都人心理上共同认知的另一种“日光”。
03.
沐浴阳光久了的人,总会生出些慵懒,一泡茶的“日光”中泡久的人自然更会慵懒,慵懒中的成都人有一半的日子都可以在茶馆中“泡得心安体畅”,剩下的另一部分日子据说给了火锅店。旧时的成都人在茶馆看书看报听川戏,现在的成都人在茶馆上网上线写邮件,旧时的成都人在茶馆摆“东家长西家短的龙门阵”,现在的成都人在茶馆刷“天南近海北远的八卦屏”。亲朋好友的情感联络一席茶可以搞定,桥牌、扑克、麻将牌一席茶也可以搞定。但凡有商务项目要洽谈,有纠纷官司要诉讼,有小年轻要相亲,有无聊时日要打发的计划,成都人都会说“哪天我们一起喝个茶嘛!”仿佛一切重要的不重要的人生事务都可以在一泡茶中泡开泡顺。这种举重若轻的处事姿态却让成都人在国人眼中落下了“休闲散漫不进取”的误判,这种误判在我看来多半是其他区域的人并未解读出“高拿轻放”的成都市井文化后面所蕴含深厚的知足自信,因为天府之国的人文基因里流淌着对天地自然,人天福报的自然顺服,高拿轻放及顺天由人的态度往往令人令事都很“巴适”,“巴适”不是偷懒,相反是对“天地人和”最好的理解和追求,就好像成都老茶馆里的标配茶具----景瓷盖碗,茶盖、茶船、茶碗三位一体,又各具功能并包含天地人三位一体的寓意,茶船即托碗的茶碟,以茶船托杯,既不会烫坏桌面,又便于端茶,茶盖有利于尽快泡出茶香,又可以刮去浮沫,便于看茶,闻茶。喝茶。这种一杯茶中就能“泡”出“巴适”的技艺追求何尝不是一种”随境自在“的人生智慧呢?
04.
在成都老茶馆里喝出的热闹和有趣是万千人生体验中最最真切的“人间烟火”,随和易亲近并绵长不绝。相较于有趣,成都老茶馆里的另一个标配“茉莉花茶”却并不被其他区域懂喝茶的茶客待见,认为“茉莉花茶”既没有乌龙茶的刚劲,又没有普洱茶的醇厚,更没有西湖龙井的清香细润,在“有味”上稍逊一筹。但成都人却独爱这一款杯中“飘雪”,当茉莉花在开水亲润后缓缓舒展,袅袅沉入杯底时,一缕花香一缕茶香轻柔入鼻,亲切自然,直接了当,最关键是持续耐泡还价格亲民,好像人生在世,经得起“泡”才是真谛,这也许是成都人不为外人所解读的通透和务实吧。
如果说成都的老茶馆是解读成都的一把钥匙,那么来成都你可以不去都江堰,可以不去看大熊猫,却不能不去一次成都老茶馆喝一次茶,成都老茶馆里由心,热闹,平和的“随境自在”一定能让你在繁忙快速的红尘中品味出闲适和惬意。
成都老茶馆推荐:
1.顺兴老茶馆:位于加州酒店三楼。现代包装的老茶馆,在这里可以见识变脸、吐火、滚灯等国粹表演,绝对是外地人认识成都的好地方。
2.培根路路边茶座:要体会成都普通老百姓的市井生活,强烈建议到培根路走一走,狭窄的街道,两边就是传统的四合院,有几家就在自家院子里摆上竹椅木桌就变成茶馆了。
3.岁月茶庄:青羊宫附近,府南河旁边
4.文殊院露天茶座:数以百计的老百姓坐在参天大树下喝茶的情景可以在这里找到,木桌、竹椅、铜壶。位于文殊院内更增添了几分古朴的文化氛围。
5.百花潭公园露天茶座:公园挺不错,茶座就在府南河旁边,柳树就在你的头顶上。
6.人民公园鹤鸣茶馆:始建于二十年代,木桌、竹椅。对着湖看书,很不错。
7.双流 彭镇 百年老茶馆。坐落在 彭镇 杨 柳河 畔,其前身是清末的观音阁,随外界如何变化,老茶馆和 彭镇 依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曾经的模样,极具老 川西 坝子的特色。
8.高新区铁像寺水街锦陈茶铺,成片的竹椅和戏台很是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