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通论而言,凯恩斯认为就业量与社会有效需求挂钩…
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量的多少与这个国家的就业率挂钩…
而人们的储蓄和消费行为则会影响到总需求,总需求的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就业…
显然凯恩斯偏向于消费带动总需求这个理论,不看重储蓄行为…
消费能拉动需求,增加资本利润,扩大投资,增加就业岗位。
如果社会偏向于储蓄,那么人们的消费欲望的降低会使得企业资本利润下降…商人们生意不好做…从而减缓经济的发展…企业裁员…就业率减少…
照这样看来,这个理论似乎站在了消费这边…
可是仔细一想,凯恩斯的理论始终是个悖论…如果人们偏向于消费,长此以往就会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如果人们偏向于储蓄…则经济会减缓…左右为难…
因此就需要由政府来干涉。当社会储蓄偏多时,政府就需要刺激经济,修桥铺路,创造岗位。将储蓄转化为投资…
当消费过度时,则又需要收紧货币,刹车,防止过度的消费带来的金融危机。如近几年迅速出现的P2P…任何满18岁的人凭借一张身份证。就能在各种p2p平台贷款借钱…如果过度。借款人会因为来钱容易而增加消费欲望,进而养成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的习惯,终日拆东墙补西墙…一但管理不当,则会崩溃。首先是信用违约。其次是丧失人格。最终人生尽毁。最后的最后然是债权人受损,如果信用用违约的人群扩大。那么就会引发金融危机。因为一环扣一环。债权人可能也有债权人。债权人的债权人也有债权人。一旦源头违约,那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就有必要让政府管制。
所有的经济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消费。
1…我们的社会具有有一个重大的缺点——那就是它不能提供充分就业,对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也有失公平。
2个人的储蓄行为——可以这样说——是今天不吃丰盛晚餐的决策。但是此决策并不表示在一周或一年之后再去吃这顿丰盛晚餐,也不意味着在某个特定的日期去消费特定的物品。于是,个人的储蓄行为会削弱餐饮业的繁荣景象,更不会刺激生产未来消费品的行业的发展。储蓄行为并不是用未来的消费需求来代替现在的消费需求,而是直接减少现在的消费需求。
3…都偏向于储蓄,就是都想在未来消费,就会导致现在的消费不足,就是有效需求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