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理,是很大很大很大的词!
说实话,真正知道它內涵与外延的人,并不多。
我,还好,还好,还知道自己并不真知道它!
比喻地来说:真理,就像是一头象。
每人都或多或少地摸着了象(或非象)的某些部份,但都是闭着(心)眼在摸。
我就我所摸着的这一部份,凭我所摸到感觉,按这感觉说…我摸着了象。
你就你所摸着的那一部份,凭你所摸到感觉,按这感觉说…你摸着了象。
我的手感,触感是硬的,因为我摸到了象的长牙。
你的手感,触感是软的,因为你摸到了象的嫩肉。
他的手感,触感是硬的,他说他摸到了象的长牙,其实是野猪獠牙。
她的手感,触感是软的,她说她摸到了象的嫩肉,其实是幼猪嫩皮。
以上的看见,是张着(心)眼在看,而看到的…看到自己的一無所知。
一旦当我发现到藏在〝无聊〞里头的那些一点都不无聊的细节时,我,还会再继续感到〝无聊〞吗?
估计,不会了!
那么,为什么我现在竟然会对那些一点都不无聊的细节…居然还能保持着一无所知呢?
难怪我老觉得〝无聊〞了!所以,要去发现,要去发掘,好从〝无聊〞当中挖出宝来。
原来呀,〝无聊〞竟是被我创造出来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哇!那人竟是…这〝无聊〞!!!
〝无明〞…亦复如是。
〝无明〞之所在,〝无明〞之所是,一被发现的当下,嘿嘿嘿,明,就开始在漫衍啦!
因为每个人总是得到他所创造的,因此对他人进行自己习惯性的预祝是毫无意义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那就是自由意志的意义。你能创造任何事情。你通过选择来创造。你的生活就是你选择的结果。
小学生的需要被了解,跟,大学生的需要被了解,虽然都是需要,也都是需要被了解,但那个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则是〝截然不同〞的。
对这个〝截然不同〞的真实遇见,而知道了它的存在,才会进而开始反观自己,看看自己目前的水平,究竟是到哪种层次,这很重要,是第一步。
对于比自己水平低的,看得很清。但对比自己水平高的,就雾蒙蒙的了。还好,只要有了这种反观的习惯后,稳定地观察着,总有些时候,一时之间的雾散云消时的瞥见真景,尽管马上又被没入了十指不见的雾霾中了,但也好在,光凭那一刻的真景乍见,便足以立定脚跟,不再随着外界胡言乱语而乱乱飘了。
继续反观自己,直抵最深处。
理性,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无限理性的执溺。
感性,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对于无尽感性的纵容。
你感觉不到与你体温相同的空气,但但但但但,这就代表你感觉不到的就不存在吗?
譬如…
一个不为她所觉察到的需要,亦即…以她的生平经历来作为一面可以鉴照到你的真实的镜子,作为这面镜子,就是她的需要。
当你透过这面镜子而照見到了你的真实…你从来都不想也不乐看见的真实,因着你的这个照见而拔升了你。你说,你该不该感谢她?这时,对你来说,她作为镜子的使命已经完成,但这是对妳。
你可曾想见,那她还有别的需要,亦即是…
仍旧是一个不为她所觉察到的需要,亦即…以她的生平经历来作为一面可以鉴照到他的真实的镜子,继续维持这面镜子的作用,这也仍是她的需要呀。
当他透过这面镜子照见到了他的真实…他从来都不想也不乐看见的真实,因着他的那个照见着而拔升了他。妳说,他该不该感谢她?那时,对他来说,她作为镜子的使命才会完成,但这是对他,而他现在还未有此等照见呢!?
除非,被她由她生命深处中所预设的所有对象,全都被拔升之后,再继续维系着这面镜子的意义才会不存在,直到那时,她必会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