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热帖,说的是某行为艺术家看中了屈原先生的热度。
硬是在端午节这天给全国人民秀了一把底线。
01 恰到好处的行为艺术?
6月7日,一段 “男子cos屈原跳河”的视频在网上流传。
cosplay:指表演者利用服装、饰品、化妆等扮演动漫作品、游戏中以及古代人物的角色
对于这种行为的定性,网友众说不一:有的表示这种纪念屈原的方式很“硬核”,认为其很入戏。
有的网友对其身上的汉服进行考究,对于其身上穿的汉服形制提出质疑。
有人认为此举系哗众取宠、蹭热点。
6月8日上午,视频中扮演屈原投江的贾先生称,视频中cos秀发生于6月3日,在四川凉山西昌的海河边,系其个人行为艺术。
而且从2017年开始,他每年都会来此处扮演屈原跳河的情景。
对于该视频引发网友关于汉服和cos的讨论,他表示很意外,但同时表示以后还会在端午节进行此项行为艺术。
对于这场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出现得恰到好处的个人艺术形式,许多人纷纷提出了质疑。
毕竟在韩国人强势将中国孔子、端午节等都注册之后,网友们就惊呼:屈原还是咱中国的吗?
郭德纲老师有个相声段子是说这个的:
“郭德纲:很多人东西都是韩国人发明的
于谦:您说说
郭德纲:端午节韩国人发明的,书法韩国人发明的,额....那个豆浆韩国人发明的!中医韩国人发明的。
于谦:哦,这都是韩国人发明的!那中国人发明了什么啊?
郭德纲:中国人发明了韩国人。”
相声里只是一个调侃的玩笑,但历史必须严肃,因为今天就是明天的历史。
如果我们不去严肃区别正史和玩笑,那终有一天我会因为不严谨而失去自己的祖先。
就像现在我们的端午节都被韩国注册了一样。
02行为艺术也不能任意为之
是否为行为艺术,本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因为行为艺术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于欧洲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
行为艺术:经艺术家亲身加入,精心策划而推出行为或事件,并通过与人交流,一步步发展,形成结果的过程。
行为艺术必须包含时间、地点、行为艺术者的身体,以及与观众的交流。除此之外不受任何其他限制。
抛开行为艺术的艺术价值不谈,但就其对古人模仿的做法值得商榷。
首先,对于一个具有国民情怀的先人进行模仿,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具历史性和挑战性的做法。
尽管有“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但人类行为本身是受“锚定定律”约束的。
即:当特定人群接受某固定形象后,便会将该形象作为固定模型而难以接受其他的形象。
这个方面最著名的例子要数孙悟空的表演者六小龄童老师了。
一代人几乎把他的形象作为了孙悟空的真实形象了。
以至于后来的西游降魔篇上映之后,大家都惊呼看不懂。
所以在COS 历史人物,尤其是带着强烈历史标签的人物应该慎之又慎,不应该在没有充分考据历史和做好舆论把控的基础上,简单的cos了之。
其二,对于现在的自媒体而言,任何声音都会被无限放大并广而告之的。
因此cos play的扮演者如果说不清楚这一点,而只是单纯地在完成艺术表演的说辞恐怕难以让网友信服。
其三,国家正在逐步规范各项立法,模仿也需要承担相应的道德和法律责任。
譬如著名的侮辱烈士名誉侵权案件,又如将军后代起诉侵权案。
如果有一天屈原先生的后代真的对簿公堂,那恐怕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表演的说辞就能够搪塞过去的。
总之,作为一个全面包容的时代应该鼓励各种艺术形式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但对于标有特定历史标签或承载了特定历史内涵的人物或事件,应该在精心组织慎重选择之下,固定某一基本形象作为模型范本。
二是明确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背后的道德风险和法律风险,杜绝拿历史人物开涮的悲剧。
三是严禁用戏说、调侃历史的方式迷惑视听,哗众取宠。
历史是一段真实鲜活的情感,请各位文艺工作者提高自身修养,给孩子们留下一个个值得敬畏的历史形象。
如果有一天,我们的孩子需要看日本动漫来了解三国历史,需要看美国迪士尼来熟悉花木兰的话,那也许屈原先生会被气得从江中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