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655]
。。原作名: Tom‘s Midnight Garden
。。ISBN: 9787573501721
。。内容简介。。
《汤姆的午夜花园》是世界儿童经典读物,被誉为与《爱丽丝梦游仙境》齐名的儿童文学杰作。
因为弟弟得了麻疹,汤姆要到姨妈家待一段时间。在这座孤零零的老房子里,他寂寞得要发疯。
一天深夜,楼下的古董大钟敲了十三响。奇异的事情发生了。平时摆满垃圾桶的后院变成了一座神秘的花园。在花园里,汤姆既没有脚印,也没有影子,还能穿墙而过,只有小姑娘海蒂看得见他。这里的时间忽前忽后,季节或冬或夏。令他迷惑的是,无论在花园里游荡多久,每次回到床上,都发现只过了几分钟。
在午夜的秘密花园里,这两个孩子度过了长长的一段天堂一样的时光。
《汤姆的午夜花园》以一台总是敲错时间的老爷钟作为触发魔法的钥匙。连接梦境与现实,探讨时间、童年和身份的变迁。渗透进现实世界的力量打破了循规蹈矩的日常,午夜花园里的故事或欢闹,或浪漫,或充满危机,但每一种奇遇都值得期待。
。。作者简介 。。
菲莉帕·皮尔斯(1920—2006)
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她成长于一座美丽的乡间老房子中。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八岁才上学,但她从小即对英语语言文学怀有极其浓厚的兴趣,长大后进入剑桥大学格顿学院学习英语及历史。她一开始创作的两本书均取材于自己的童年生活。《汤姆的午夜花园》中格温阿姨妈所住的老房子,就来自她本人出生并成长的古老家宅。
。。短评。。
#
经典文学儿童文学,再版印刷,语言流畅,插图华美。精巧离奇的情节,即使放在现在,依然不落俗套,让人不禁一口气读完。比《爱丽丝梦游仙境》更有逻辑性,读起来更加畅快。时间与意念,现实与环境,层层叠叠,不禁让我思考。
#
虽然一开始就猜到巴塞洛缪太太是海蒂 但是最后一章两人相认那里居然还是看哭了 时间啊 从来都不是永恒的
#
连接梦境与现实,探讨时间、童年和身份的变迁。渗透进现实世界的力量打破了循规蹈矩的日常,午夜花园里的故事或欢闹,或浪漫,或充满危机,但每一种奇遇都值得期待。
#
一直很喜欢与黑夜有关的儿童文学,因为小时候很怕黑,每天晚上关了灯总觉得哪里藏着怪兽,常常吓得连厕所都不敢去。如果这个世界上有够多的与黑暗有关的美好故事,那么对小孩子来说,夜晚应该会变成一个温暖的存在吧。
#
看到冰岛乐团SIGUR RO`S2005年的专辑封面,突然就想起这本书。
看过一次。起初看到名字时还以为是《秘密花园》,却是不一样的书。我不知道到底有没有真的读懂它。这是一个关于回忆与交错时间故事。汤姆在姨妈家里寄住,午夜走入一个神秘花园。只有海蒂可以看见他。而海蒂是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孩。汤姆可以穿过花园(与一幢旧式房子)的一切,他无法拿起什么,由此海蒂觉得他是个幽灵。反之,汤姆亦这样认为海蒂。花园的园丁同样看得见汤姆,他认为他是一个恶魔。
花园的时间是可以更改的,但不由汤姆决定。
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这样的故事都只发生在小孩身上,比如恩德的《讲不完的故事》。时间也许不是以钟表日历来计算的,对于老人和小孩来说更是如此。在故事里有一个大钟,上面刻着一个天使在读一本书,书上写:“不再有时日了。”这应该是圣经上的句子,而这是什么意思?
汤姆其实在午夜里走入海蒂夫人的回忆中。
作者的解释是,夫人在那段时间不停回忆她孤独的寄养童年,那个花园是她的天堂;汤姆住在姨妈家,闷而且孤独。现时的汤姆就这样走进旧时小海蒂的世界。
在时间上看是,正在发生的,同时成为旧日记忆。大钟敲十三下,汤姆走进午夜花园。
花园的时间是由海蒂夫人回忆的时间段决定的。如果夫人不回忆的话,汤姆也就无法进入花园。“不再有时日了。”对于汤姆的午夜花园来说。
那为什么园丁亚伯看得见汤姆呢?这是我弄不懂的问题。
海蒂小的时候会说许多古怪的话,她说她是一个公主,父母在遥远的地方。她的父母早逝,被寄养在不喜欢她的舅妈家。她说亚伯有次差点被他弟弟杀死,汤姆先是信了,后来生气地问,他弟弟不会是叫该隐吧!该隐杀死亚伯是圣经里的故事。海蒂是那种有点封闭的会胡思乱想许多的女孩子,我喜欢的那种,不甜美的小小的略带孤僻的女孩子。
你的想象还是我的梦?
#
在看书之前已经把豆瓣上的书评都扫了一遍,所以,算是被严重剧透了.不过,读得时候依然非常享受,而且越读越有味道,最终的印象远超出最初的预计.
本书用一个刻有启示录图案的大座钟作为魔幻道具,使主人公汤姆穿梭于自己的世界和秘密的花园之间,不过,书中其他内容都极其写实,它不是魔幻小说.
本书也因座钟产生一个大大的悬念并贯彻始终,不过,最终解答很简单也不甚完备,它不是悬疑小说.
本书只能归类于儿童小说,情节简单、内容温和的讲孩子的故事。书里最坏的坏人是一个古板的婶婶,最危险的事故是从树上掉下来摔伤,最刺激的探险是滑冰去邻镇。然而,在这简单、温和的内容下所描绘的情谊却悠远而深厚。虽然另一个主人公哈蒂直到全书1/4过后才出现,但作者的铺垫却让两个人自然而然地玩在了一起(孤独的人渴望伴侣)。这种友谊随着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玩耍而加深,又随着两个时间进度的差异而改变。当汤姆最后一次打开门,发现花园不复存在时,似乎整个世界都崩塌了,但最精彩的阐释却在此后上演,一切真相大白。作者借人物之口说出:时间流逝,什么都会改变,而记忆不变。他没说出但显而易见的推论是,人类和其他一切生灵所具有的深厚感情,正是建立在长久的记忆中的,哪怕是小小的平凡的小石子(小事情),在记忆的磨砺下,也会闪闪发光。
结尾处,大概为了给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作者突然转换了叙述视角,从全能的第三方转入一个特定旁观者:“他跑上楼,两人紧紧拥抱,好像是认识多年的老朋友……汤姆和她拥抱时,就像是在拥抱一个小姑娘。”这个跨越了如此多时间的拥抱,这个找回了一切的拥抱,如何不让人动容。
#
午夜是没有十三点的;平日荒凉空洞的小巷后面也不会存在美轮美奂的花园;而年至耄耋的老人和十几岁的孩童也不可能一起嬉戏。然而在《汤姆的午夜花园》里,这一切,都真实发生了。
汤姆的弟弟彼得得了麻疹,为了避免传染,所以汤姆必须要到姨妈家里去呆一段时间,然而在一家没有小孩的公寓里,汤姆实在是太寂寞了。“这是我去过的最遭糕的地方了!”他写着:“彼得,我一定要做些什么事情来逃离这里。”他渴望自由的情绪仿佛溢出了他的身体,散发到房间里,越来越大,大到要冲出四面的墙壁,让他获得真正的自由。
而在几十年前的维多利亚时代,有一个小姑娘刚刚失去了爸爸妈妈,被迫寄居在亲戚家里,只有三个年龄差距颇大、通常不屑于和小姑娘一起游戏的堂哥。这个小姑娘,也如此地渴望能有一个人,陪她一起玩,能有一个地方,可以让她玩。
于是,两个人强烈的渴望,在老房子里微微地颤动着,在巴塞洛缪太太的梦里,在午夜的十三点,成为了现实。两个人在他们的秘密花园里,度过了长长的一段天堂一样的时光。
有一些好书,是好得不像话的那种,以至于你看的时候,身上会一阵阵地起鸡皮疙瘩;会在看的时候时不时地停下来想,怎么会这么好看哪;会在看的时候心情矛盾———又想快点看完,又怕快点看完。这种感受,最近只有在看两本几十年前的书时有过,一本是玛丽亚·格里铂的《艾尔韦斯的秘密》,另外一本,就是菲利帕·皮尔斯的《汤姆的午夜花园》。
《汤姆的午夜花园》多年以前曾在国内出过一次,那时候的译名是《大座钟的秘密》,这本书是菲利帕·皮尔斯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初版于1958年。当年即获得了卡内基儿童文学奖,1960年国际青少年图书委员会评奖团又授予这部作品以荣誉奖,推荐给世界各国。菲利帕·皮尔斯是一位寡作的作家,然而她却是战后英国儿童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评论家J·R·汤森特在评论集《对于作品的印象》中写道:如果要推举一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儿童文学的杰作的话,我首推《汤姆的午夜花园》。他认为它是卡内基儿童文学奖有史以来最优秀的作品。
也许是我太过怀旧,但是最近十几年的儿童文学,的确是越来越多地充斥着孤独、迷茫和灰暗的故事。比如前阵子袋鼠丛书的《童年的秘密》,黑暗的一个结尾太可怕,再比如2002年安徒生奖的获得者钱伯斯,他的故事大多都是当代英国十几岁孩子的生活故事,题材相当地“另类”,小说的内容往往集中在同性恋、双性恋、安乐死、毒品等通常被认为是青少年读物禁忌的主题。不是不好,但离孩子们的美好生活却太远了一点。
而在看到《汤姆的午夜花园》结尾的时候,却会觉得砰的一下,整个人被击中了的感觉。“汤姆朝她奔去,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就好像彼此认识了好多好多年,而不是今天上午才第一次见面。还有呢,艾伦,不过我知道说出来你会觉得更加不可思议……当然啦,巴塞洛缪太太是这么一个干瘪的老太太,个头比汤姆大不了多少,可是,你知道吗,汤姆用两只胳膊紧紧地抱住她跟她告别,就好像她还是一个小姑娘似的。”
“我说不出这心为什么那样默默地颓丧着/是为了它那不曾要求,不曾知道,不曾记得的小小的需要。”在一些好的儿童文学故事里,特别是几十年前的那些温暖的故事里,这些不为人知,不被重视的“小小的需要”,却常常被异乎寻常地珍惜着,被捧在手心里,好好地呵护着。
所以,《汤姆的午夜花园》才会如此动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