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我的娃娃都已经四岁啦。
这一年,是语言发展的迅猛期。
很多事情骁哥都能表达得十分流畅了。从最开始进幼儿园,回来告诉我饭菜是什么,我总要跟其他妈妈们确认一下,到如今能准确复述出老师在园里讲的故事,骁哥的语言发展到了一个巅峰。有时还能冒出一句“妈妈,你真是个天才。”,逗得人忍俊不禁。
还有诸如此类的——
1、2018年12月底 看着奥特曼即将打败怪兽,开始向我剧透“怪兽马上就要死掉了啦!”(他讲话总喜欢在后面加个感叹词)我心想他到底懂不懂“死”的意思呢,于是接着问“那他死了我们还看得见他吗?”“那就看不见了啦!”“那妈妈会不会死呢?”“会啊!”(倒是很淡定)“那妈妈死了怎么办?”“那就要去买一个妈妈啦!”听得我和他爸都笑了,他爸说“可以去越南买一个回来。”我继续不死心地问了一句,“那是这个妈妈好还是买来的妈妈好?”他仔细想了一下,“这个妈妈好。”嗯,还算有良心。
2、2019年1月2日 “妈妈,我再也不相信爸爸了。”“为什么呀?”“嗯。”(当时还不会回答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后来跟他爸说起才知道是昨天晚上学来的。他爸跟他说看一集电视睡觉,然后看完去上个厕所回来他又要看。他爸说他不讲信用,结果他倒反而说再也不相信爸爸了。大人就是小孩的一面镜子,说话做事真得注意。
3、2019年1月3日 “你看弟弟在笑呢,我觉得他好可怜哦。”我觉得他要表达的是“可爱”,都不知道他怎么学会了可怜一词,于是帮他纠正了一下,“你是说弟弟很可爱吧?”第二天早上,“妈妈,弟弟好可爱我。”他把可爱和爱我连在一起了。
4、2019年2月 “妈妈,镜子里的妈妈是个丑八怪。”他对着我们家那个变形的穿衣镜说。丑八怪这个词语看来又是幼儿园学来的。
5、2019年2月初 “妈妈,我爱你一点点哦。”下楼的时候,骁哥很郑重地说。我猜想应该是他爸给他讲了《猜猜我有多爱你》。爸爸问他怎么只有一点点呢,“我爱你那么那么多呀!你怎么只爱我一点点?”“我的力气只有一点点,我还这么小,只能爱你一点点啊!”
6、2019年3月 买了安宫牛黄丸给他吃,味道苦中带酸。一天吃三分之一,第一次吃我用一袋咪咪哄着他吃完了。吃完他表示“妈妈,我再也不吃这个药了。”第二次,我又跟他说,“你吃完我可以奖励你吃的东西。”“可是我什么都不想吃。”
……
这一年,也是自我意识膨胀以及是非正误观念开始萌芽的时期。
骁哥的玩具只有在他心情大好的时候,别人才能碰。否则他会上前夺过来,毫不客气。他愿意跟人打招呼的时候,也会客客气气地跟在我后面喊人,但是不愿意开口,怎么劝都没用。后来在他不情愿的情况下我索性也就不提喊人的事了,转为在之前交代好,一般他还是会欣然接受。
骁哥在学校能自己吃饭,穿鞋,但是周末回家了就不行了,什么都要依赖奶奶。一开始,我会提醒,后来不知从哪儿看了一个观点——孩子的隔代亲与在父母面前的乖巧,表现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已经开始懂得辨别孰是孰非了。他知道在谁面前可以撒娇,在谁面前只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说明他的是非正误意识已经开始在他脑海里萌芽。只要他回了学校,一切又正常了,这种情况,屡试不爽,后来我也就懒得多说了。反正,回了学校,他还是那个能自己吃完大半碗饭的骁哥。
这一年,离别成为他生活中的常态。
一开始离家来我们上班的地方上幼儿园,他很不愿意,那时候用一个奥特曼的玩具能哄着来;后来他慢慢的知道,玩具意味着离开,只不过他已经开始适应;现在,骁哥能很自然的说完拜拜收拾好东西就跟我们走。
不过,一开始送他去幼儿园,我也是不习惯的。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怎么样,各种担心。后来他回来说幼儿园好玩,我也就放心了。
他还会说“妈妈,高高兴兴上班去。”
这一年,我们读了很多故事。
读书缘起幼儿园的阅读打卡。后来就坚持下来了,这一点谢老师功不可没,大部分的故事都是他和骁哥一起读。很多道理就混杂在故事里一起讲了,比如吃零食会肚子疼、小马过河也是先尝试、捣乱的恐龙希希最终能知错就改……还有很多安全常识也藏在故事里,开水瓶里藏着咬人的怪物,以至于骁哥好几次看见开水就问我怪物在哪儿,怎么他看不到……现在每晚讲故事已经成为常态,之前那一百本小故事翻来覆去讲了好多次之后,终于记得下单帮他买回了新的绘本。
这一年,骁哥成为哥哥了。
对于弟弟,他是又爱又恨。
只要说弟弟睡着了,他说话的分贝就会降下来,帮忙拿点小东西也不在话下。可是,两兄弟抢起东西来也毫不含糊。看到弟弟有的,他也想有。可是爸爸妈妈只有一个啊!这一年,抱他的机会少了,偶尔抱起来,都已经发现抱不动了。
谁也没有提前询问他,他就成了个不大不小的哥哥。成长的路上,因为这个弟弟,分走了不少陪伴他的时光,很多时候只有电视、玩具与他作伴,以至于这一年,很少外出。不过等你们再大点,一定要带你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四年前的这个时刻,15:55,你来到这个世界,今天的这一刻,你可能还在幼儿园跟同学分享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