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想到庞奇回来后杀的第一个人是薛去疾。
整个故事从庞奇一年前撂下的那句话开始,“如果有一天我回来,那一定是来杀人的。”现在,他就站在街口。
一听庞奇回来了,与庞奇有过交集的人都惊了,纷纷回忆自己与他的恩怨,一年前发生的事情也就随之被拼凑起来,拉扯出了各色各样的人物。书中的人物多达一百余个,而在这里我只提及三个人:庞奇,麻爷的高级保镖;麻爷,难以弄清楚的社会强人;还有薛去疾,一个退休的高级工程师。
薛去疾住的那个卧房,往飘窗外一看,能够看到三个街道的衔接处,脏乱差是三个街道负责人互相推卸造成的结果。薛去疾每日就悠闲的从这飘窗往外看去,欣赏着所谓的“清明上河图”,在庙堂和江湖之间摇摆。
而庞奇和薛去疾在麻爷的饭局上结识,伴着步步深入的了解,二者感到投缘。薛去疾为庞奇讲述西方的文学名著,使得庞奇的精神世界得到沐浴。重塑了这个保镖的世界观,指导着他的行事。若故事到这里结束,倒也不失为一段美好的友谊。可刘心武偏偏不这么写。
薛去疾从飘窗中看到的,是社会的沉浮,是小人物的挣扎,是大人物能够一手遮天的不公。他哪能够想得到,有那么一天,他也会被迫成为了这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员。他之所以能够坐在窗子里边看着,以一个局外人的身份看着百姓挣扎,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身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有一种远离江湖的清高感。而远在美国已成家立业的儿子,也不断给他金钱以支撑生活。
所以当他的儿子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失业回国的时候,他感到了惶恐。他像是个突然被赶下台的戏子,慌乱之中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便匆匆走入那世俗的画卷中,化为其中的一个芥豆,做起了他之前最不齿的事情——寻求特权的力量办事。
他一面享受着找关系得到的便利,但作为知识分子,他又忍不住将这种黑暗现象批驳。他一步步沦陷,一次次做着有悖他原则的事情。最终架不住儿子的苦苦哀求,面对自己即将失去容身之处的现实,他向麻爷低了头,他跪下了,他磕头了,他将自己的自尊碾成了粉末,他自己把自己杀了。而刚刚回来,从他人手机上看到此景的庞奇,感觉天塌地陷。教他何为自尊自爱的薛伯,启蒙他精神世界的薛伯,在这一刻,竟丢了自己的准则,向他不齿的人低下了头。薛去疾人格的丧失,让庞奇心中希望泯灭。在这种刺激之下,庞奇选择杀了他。
这既是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刘心武操纵着他笔下的人物,让他们处于大环境之中浸泡。帷幕拉下,故事已然结束。读罢掩卷,令人唏嘘。
总体来说,整本书读起来有浓厚的江湖气儿,但其间还是有一些说不出的生硬感。也许,老爷子是想写出一部真正的现实小说,但落笔后还是让人发出追赶不上时代的的感慨。或许,他还是更适合去研究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