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时,我从X市转回S镇的中学,也不知为什么,一下就成了学校的知名人物,在走廊路过会被人指着谈论,经常收到一些不敢署名的情书,回家路上有些人吹口哨吸引我的注意。
我从X市明亮宽敞的课堂,回到了S镇拥挤土气的教室,心情落差极大。这次转学原本是我不愿意的,我在X市刚结识了新的朋友,还有两个暗生喜欢的同桌。无奈父亲接的项目失败了,一时承担不了一大家子在X市的生活成本,我们只能先搬回去。
现在又处在这种时刻被关注的环境里,我感觉非常不自在,性格一下内向不少。我几乎不参加外界活动,课间休息就看金庸小说,有时甚至上课时都偷着看,感觉自己在变得叛逆起来。
后来听说了几个说法,小学毕业时,我得了S镇第一名的成绩,然后突然消失了;传言我是个才女,那时作文被复印后会分发到各个班级;小学时我曾被一个男生胡搅蛮缠的追求,他被迫转学后还经常集结一群混混来校门口堵我,当时文质彬彬的校长都气得出手打了他,这事后来闹得全镇皆知。我觉得第三个理由的可能性最大,毕竟八卦永远都是有热度的。
沉静了一段时间,我开始慢慢接受这个新环境。当时学校流行交笔友,在同班一个男生的撮合下,我和传说中全校最帅的男生建立了笔友关系。没想到,对方竟是好友的本家哥哥。小学时我曾见过他,长相清澈帅气,笑起来很温暖,第一次碰面时我就有一丝心动的感觉,没想到在一个学校相遇了。
在成为笔友前,我们还没聊过天。谈论的第一个话题,是关于取笔名的。想来想去没有合适的,看到路边的枫树,就想要不就用枫叶吧,一人一个字。取定笔名后,我们开始了每周一封书信往来的笔友关系。
那时的信纸设计的很好看,像校园爱情小说的封面图。一些信纸还散发着淡淡的幽香,像极了懵懵懂懂的爱情味道。每次写完信,我会把它折成不同的形状,有时是心形,有时是长方形,有时是即兴折叠,然后交给同班的男生人运转送出去,剩下就是满心欢喜的期待对方的回复。
收到的信,也都是各种折叠的形状。每次拆信总是最开心的时刻,那种喜悦会一直挂在脸上,很好奇对方写了什么,也因为对对方有一些喜欢。
互联网时代,纸质书信几乎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那个时代真的带给我好多欢欣啊,看纸质书信和查收微信在阅读体验上差别太大了。
作为笔友,按说只在书面有交流往来,但有几次晚自习放学,他在一条路的拐角等我,穿着洁白的宽松外套,白到仿佛可以反射月光。我看见他很开心,但不知说什么,就心领神会的一起往前走。平时在信上有说有笑,一见面反倒各自害羞起来了。路上有很多梧桐树,我们躲在阴影里慢慢走着,欣赏着路灯下树叶的光影,一路上没有几句话。我家是离学校更远的,他送我到家,又在夜色里顺着原路返回。
有一次遇上当地的观音庙会,我们在山上偶然相遇了。分明可以看出各自的欣喜,但两个人都和各自的朋友在一起,大家也不知道我们的关系。我们远远的看见彼此,只朝对方偷笑了一下就分开了,走了好远我还都还在寻找他的身影。
这样安静又美好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年。中考结束后,我去了当地的重点高中,他去了一所新办的私营学校。刚开始还有书信往来,很快他就很少给我写信了。我写信去问原因,他说不想再影响我的学习。那个时候我是不理解的,伤心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投入到新的学业和生活。
这一段笔友关系就这么无疾而终了。没有正式的道别,开始于一封书信,结束于不再有书信。他不是第一个让我动心的男生,但是第一个有过相处和长时间交流的男生,如此看来,也算是自己的初恋了。
我们在以后的人生,直到现在,再也没有过交集。他去了当地的县城,而我彻底离开了家乡。我们在十五岁那一年偶然相遇了,又迅速步入了不同的人生轨道。
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角色,当时觉得电石火花,非他莫属。只要我们一直往前,不断增加新的经历,回头一看当年之人也不过是个过客,只是有段路恰好一起走过。
很多年后,还是可以想起那种害羞的喜欢,那种期待来信的喜悦。我们在彼此的青春期充当了聆听者的角色,感受到了纯粹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一起体验到了那段时期生活的美好。
祝愿曾经所遇的人,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