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的造字本意是表示父母对子女生长的关爱;父母、尤指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弱小的子女。解释一下,这个“慈”的最原始的意思是:虽然自己的孩子已经很好了,比如身体好、生活待遇好、住宿条件好、吃饭吃得好、睡觉睡得好等等,但是作为母亲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还没有那么好,总感觉自己的孩子的各项条件和待遇再能好一点就好了。这叫做“慈”。也就是母亲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一点点委屈。这是作为母亲的自然天性。
可以这么说,绝大多数父母对孩子是慈的。从古至今对于慈母的种种描述真是数不胜数。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描述。
今天,我想着重探讨一下,父母对孩子的不慈。有人会问,有对孩子不慈的父母吗?回答是肯定的。举个例子——我有一个比较亲的亲戚,她是个女孩子,她的母亲在她从小的时候就说她从生下来就不是好东西,对,我没有说错,她母亲就是这么说的,我也听到过,她们家的很多亲戚和我们家的很多亲戚都亲耳听到过她母亲这么说,而她们家的个别亲戚还真的就认为这个孩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请问一个刚出生的孩子,就不是好东西。这无论如何也无法成立。从科学角度来讲,一个成年人的好坏取决于遗传基因和后天教育,这是科学结论。而一个孩子从刚出生就被她母亲说为不是好东西,那只能说明这个孩子的遗传基因就不是好东西,也就是说她的父母的遗传基因就不是好东西,再没有办法用科学去解释。请问,这样的母亲慈吗?《道德经》有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说的是一个公平的道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众生在天地的眼中,都是平等的。《礼记·礼运篇》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孟子》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释迦牟尼云:“众生平等”。“对众生要有慈悲之心”。我们暂且不要说对众生有慈悲之心,暂且不要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咱们因为自己贪图爱欲把一个无缘无故、赤条条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咱们能不能对这个孩子有那么一点点的慈?生一个孩子,父母是要尽责任的,父母不尽父母的责任,那这样的父母生孩子干什么?那不是纯粹为了自己贪图夫妻之间的肉欲吗?别忘了,慈是母亲的天性。作为一个人,连最起码的天性都没有了,虎毒都不食子,那这种人还能是什么?
我希望这样的母亲绝无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