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电视台创造了“爸爸去哪儿”,马云则告诉你“Money 去哪儿”。
文│肇启明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沉溺于网络购物,以女生居多。他们每日游荡于各大购物网站,兴致勃勃地搜索、比价、秒拍、购物。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结果往往是,看似货比三家精打细算,实际上买回了大量没有实用价值的物品,造成大量时间、金钱的浪费。这类人自己在冷静之后也会意识到问题所在,甚至有痛定思痛、剁手明志的冲动,但购物瘾一犯即把决心忘得一干二净。
以上描述,就是“剁手党”的标准概念释义。有好事者甚至为这一群体评了等级,比如月消费额低于500元的,叫勤俭持家型,500元至5000元之间的称作普通青年型,5000元到1万元的事铺张浪费型,1万元到3万元的就属于自动剁手型了。
单纯从剁手党的表象来看,应属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只是通过“花钱”的方式表现出来却和经济学产生了莫大关联。跨学科研究,真真是在此凸显出了强烈的必要性。
考证“剁手党”的来源,不得不提马云。有个段子说,马云骗走了女人们的钱,马化腾骗走了小孩们的钱。用骗字虽有点欲加之罪,但恰好说明了阿里巴巴和腾讯的部分商业模式。
三年前的2012年,马云将淘宝商城更名为天猫商城,更换了全新的LOGO,借是年的11月11日“光棍节”狠狠地营销了一把。根据披露的数据,天猫在这一天用了13个小时就完成了100亿元的销售额。“天猫购物节”的名声一鸣惊人。
就在这个光棍节后的10天,一名苏北(对,就是淘宝系包邮的江浙沪范围)的女子因为大拇指被砍断而被送至医院。新闻媒体还原了事情的真相称,因为女子沉迷网购而不管孩子,丈夫生气时称要断网拔线,如果她再这么无休止地购物就剁她的手指。妻子听后也气不打一出来,声称不用丈夫收拾,自己来砍手指。随后竟真的冲进厨房拿起菜刀砍向了自己左手。
购物竟购成了一幕家庭悲剧,也是始料未及的事情。但这个家庭绝对不是个案。同类的事情尽管去百度一下,会跳出一堆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什么90后以为购物闹离婚,最后还真离了;什么因为疯狂购物而欠下了数十万的信用卡,最后沦落到经济犯罪的地步。类似的批量新闻让观者的脑洞大开,大呼思维跟不上趟儿。
去年的天猫购物节期间,阿里系开发了一个晒账单软件,但凡是注册了账号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历年在淘宝和天猫系的总花费及一应详细支出。满屏幕的晒账单让人惊诧不已,大多数人都震惊了:“我竟然花了这么多的钱。”当然,知道自己花多少钱也没有多大用,该花的还会继续花,不该花的同样也省不下。
各种P2P借贷平台和信用卡为剁手党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子弹,为剁手党们量身定制的组合型分期、还款方案又让他们少了后顾之忧。花未来的钱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我的很多朋友还没过“十一”就已经把年终奖都透支完了。以前的月光族不断升级,成了下月光族,严重的都已经是下年光族了。可见,中国人的消费观念早就与时俱进了。
作为一个拥有专属意义的词汇,剁手党三个字已经风靡了有好几年了。每年都推陈出新,每年都有奇葩事儿。转眼又到“双十一”,“剁手党”们早就蠢蠢欲动了。
芒果台创造了“爸爸去哪儿”,马云则告诉你“Money 去哪儿”。但我想说,这事儿可能真的不能怪马云。换了别人,剁手党还是义无反顾地败下去。这是病,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