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位同学学习极其刻苦,无论如何都不会错过一个知识点下课之后就会尾随着老师追问着十万个为什么,倘若老师要是说不出个理所应当来他是绝对不会罢休的。在这样看来他的成绩会非常的好,不说年级前几也要是班级前几吧,可是事实却并非这样。
事实上他在班级处于中下等,倒数几名的同学只需要稍微努力就能超越他。
这究竟是为什呢?为什么有的人拼命努力学习却换不来回报,难道这个世界天生是不公平的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天道酬勤,但是酬的并不是假勤。
那个同学上课记笔记,却错过了跟老师理清思路的机会,他将知识点记在了笔记本上却没有记在自己的脑袋里。仿佛认为记了笔记就拥有了里面所有的知识一样。
有些人勤奋并非是为了去的一个好成绩,而是为了缓解一下自己内心的焦虑和不安,用假勤奋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这类人把勤奋当做了目的而非是方法,只是为了勤奋而勤奋。
他们假装很努力,努力到感动自己,最后却和自己的目标背道而驰。
在认知心理学畅销书《认知天性》中,作者认为:坊间流传的一般学习方法都是错误的,大多数人都是不太会学习的人。
例如:在大多数人看来一篇课文只要你会背了,你也就学会了。可是在本人看来“背会”和“学会”是不相等的。
一般认为在某件事情上花费很长的时间,例如:长时间背诵某一篇课文,就可以将它牢牢的烙在记忆的深处,人们对这种方式深信不疑,原因是这种方式在学习的某个阶段著有成效,但是从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经过集中记忆所取得的成效是短暂的,这样记下的知识马上就会遗忘。
再比如;划重点不等于掌握重点,许多人在学习的时候,习惯用划重点的方式来帮助自己记忆,将书本画的五颜六色,但是这种“重点”对于学习和掌握真的有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