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得勒说: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起点是横向关系,终点则是共同体感觉。这条线是怎样的走向呢?
首先:我们要对别人寄予关心而非干涉,以此建立横向关系。横向关系意味着虽不同但平等,不批评不表扬。比如育儿,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而非命令其学习。
其次:使用鼓励法。鼓励是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而非含有俯视感的表扬。比如孩子帮忙父母做事,父母可以表示感谢,孩子在听到感谢之词的时候,会知道自己能够对他人有贡献,是有价值的。
然后:因为感受到自己有价值,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从而获得勇气。
这其中关于表扬和鼓励的说法深深令我震撼。现在提倡多鼓励孩子,但是所谓鼓励更多的是“你做的很好,真棒”之类的,事实上这还是表扬,基于有能力者对没能力者的评价。
拿父母对孩子来说,相信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运动样样满分,上好大学,有份好工作。这是理想中的孩子。而自己的孩子与这理想中的孩子相比,势必会有不足。于是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种种不满,开始从理想的100分一点点扣分。这就是一个评价系统,试问有多少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心存感激而不评价?我也在问我自己。答案令我羞愧。
阿得勒说:不要把自己的孩子跟任何人相比,把他看作他自己,对他的存在心存喜悦与感激,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
这段话重重地敲醒了我,我跟孩子说不要跟别人比,只跟自己比。我自诩开明,常常会告诉自己不要拿孩子跟别的孩子比,可是有的时候免不了还是会作比较,拿孩子比较,拿自己比较。而且此时的心理还很奇怪,往往是拿弱项跟别人比,结果不言而喻,我偶尔冒出来的焦虑正是源自于此。
哲人的这段话令我羞愧不已。这段话我会抄在日记本上,会贴在书桌上,以此警醒。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