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私心取天下的后果
这一章,及后面接连的两三章,都是说明“道”的用,而且牵涉到中国传统的政治哲学和军事哲学思想。在文学的层次上,颇有“大制不割”的气势。
在中国历史哲学的发展中,儒道两家的思想是同一个根源,上古的时候,儒道本不分家。像尧舜以前的黄帝,乃至黄帝以上远古史中的三皇五帝,这些古人之所以当皇帝,是不得已而为之,是真为大众来服务的。时代越向前走,这种观念就有所改变,因为人的欲望愈来愈高了,私欲一旦提高,政治上就变为家天下的制度了。
这里老子所讲的,还是上古文化公天下的制度。他所提出上古观念的政治哲学是:“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这一名词所指,在中国文化观念中,可大可小,大的包括现在全世界人类思想。上古公天下的帝王,并不像后世帝王是有目的来做皇帝的,是想要纵横天下,割据城池而号令天下。这是私天下的帝王思想,与上古的明王思想,王道精神,不得已而出来为天下、为一般人谋福利是不同的。
“天下神器”这四个字,在文义上不是连起来的,要再加一个“者”和“也”字,成为“天下者,神器也”。意思是说,天下这个东西,是天下人的神器。这样照文字解释,“为者败之”,像后世春秋战国时代的情形,尤其像秦始皇等等的做法,更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他们是以私欲为出发点,为个人的英雄思想而号令天下,最后还是要失败的。“执者失之”,越是私心自用,抓得越紧,抓得越牢,则失去得越快,这是拿历史哲学的眼光来看的。下面再说一个大哲学的原理。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是老子讲宇宙的法则,宇宙的物理,只有一个共同的法则,就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拿“行”来说,你向前进,当前进的力量达于极点时,就是后退。《易经》上有句话,“无往不复”,没有一个向前走的东西不回过来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地球是圆形,向前走一定回复过来到本位。所以说,“或行、或随”,有进步就有退步。相反的,永远在退步,必定就有进步了。
“或歔、或吹”,“歔”是把气吸进来,“吹”是把气呼出去。所以,呼吸也是相对的。
“或强、或赢”,一个人的身体,是一个物理的东西,强壮到极点之后,一定会变弱。相反的,有许多人身体看似多病,但是多病的人,往往能祛病延年,虽然整天病兮兮似的,却能活得很长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晓得自己多病,就会时时注意摄生调养。一个看来身体非常健康的人,有时候反而忽然死了,因为他自己觉得身体很健康,没有病,往往就忽略了保健之道,所以一下就完了。
“或挫、或隳”,“挫”是很尖锐的东西,越是尖锐的东西,毁损得也就越快。这几个原则——行、随、歔、吹、强、赢、挫、隳,是说明宇宙间一切事物,随时都在相对的变化。
举例来说,很多喜欢学《易》卜卦算命的人,当有人问某笔生意或是今年生意会不会赚钱,其实不要卜卦,答案已经告诉你了,不是赚钱就是蚀本,没有不赚不赔停留在中间的。如果一年生意做下来,算算总账,既不赚又不赔,其实年龄、光阴、精神都赔上了,这不是早赔本了吗!所以,算命卜卦,问命运好不好,答案是不好一定坏,不坏一定好。
我认为卜卦很容易,如果到街上摆一个卜卦的摊子,对来人说:“老兄,我看你气色不太好”,他一听就会想来算算命,第一句话就可告诉他,我算定你会破财,因为他已经破费了几十元请你看相了。所以说,天下没有不变的东西,绝不可能停留在中间的。老子现在是就大原则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圣人的作为
后面第六十七章,老子告诉我们有三宝,现在把名称先提出来,即“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我们做人处世,要慈悲为怀,仁民爱物,这就是“慈”。“俭”看起来很悭吝,实际上是非常的小心谨慎。“不敢为天下先”,认真说来,天下万事,没有创作的事物,人也不能创作;所谓创作只是自然的因缘条件成熟了,在一个机遇下,自然会得到成功。人类若想单独创作制造,违反了自然因缘原则,是不会成功的。所以说,“不敢为天下先”。
道家的思想,最会捡现成的比喻。比如,儒家经常说,一个人的人格要有“中流砥柱”的精神,大水来了,要站在河流中间挡住。如果是这样,说不定大水会把你给冲走,水势小或者还可以“砥”一下,一旦大水没了顶,比人还高,那就“中流”不能“砥柱”了。
道家不是这样,道家只是“因势而利导”,不像儒家要“中流砥柱”。要晓得,大水一来,纵然用堤防把它堵住,这个地方不出毛病,流到别的地方毛病会更大,淹死人会更多。道家的做法是,预先在下游开一道沟渠,把水顺势往下疏导,水就流到大海里去了。这就是“因势利导”的法则。
我们对人对事也是这样,当一件事情正在火头上,不能改变的时候,硬要去改变它,除非准备做烈士,那无话可说;如果真正为了救天下人,这种方法就救不了啦,必须因势利导。等事情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一切有利因素都已具备,这时只要四两拨千斤,一个指头轻轻一拨,就把它拔过来了。天下事也是一样,整个天下也只要这样轻轻一拨,就改变了。
这一章的内容是三宝的前奏。所以圣人之道,第一“去甚”,“甚”就是过分,做人做事第一不要过分,过分一定会出毛病。第二“去奢”,锦上不能添花,锦上添花,毛病出得更大。第三“去泰”,人生没有舒服的时候,天下事也没有永远泰然不变的时候。一个人身心上不加几分劳苦,不加几分运动,舒泰太过了,各种毛病都来了。这三点道理,发挥起来很多,总结一句话,要守戒律,万事不要做得太过分。
说到这里,想到一则确有其事的故事。有一位同学得了博士学位,他国文好,英文也好,日文也好,样样都好,但样样都说得不好,国语也说得不太标准。有一天对我说:“老师,你告诉我道家的道理是四个儿子。”我说:“道家哪里有四个儿子?”搞了半天,才晓得他说的“四个儿子”是“适可而止”。老子只有三个儿子“去甚、去奢、去泰”,没有四个儿子。这三点也就是告诉我们万事要适可而止,如果不适可而止,超过限度那就会变,不再是原来的现象了。老子把这个哲学原理先告诉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