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们仨》,杨绛、钱瑗、钱钟书的一幕幕形象跃居眼前;仿佛一出话剧,剧情并不跌宕宏伟,但真情在一幕幕生活场景中流淌,伴随着19世纪中国历史、社会的巨大变迁,钱钟书一家作为顶级高级知识分子,过着中国数万万百姓最普通的生活,是最平凡人家的烟火。
《我们仨》第一部分以钱钟书疾病晚期住医院开始,作为钱钟书妻子的杨绛深知即将到来的离别的苦楚,日日探望。后来,杨绛和钱钟书夫妇的女儿钱瑗也疾病突发住院,作者杨绛在家庭变故的洪水中坚强而平静地面对着一切;随后作者的女儿、丈夫相继病逝;作者面对如此大的变故,回到三里河的住所,她用笔记录了和丈夫、女儿这快乐平凡的一生。这就是《我们仨》。
虽然故事并不似“王子和公主最后永远在一起快乐的生活下去”般童话迤逦,也并不像“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般凄婉;作者在女儿丈夫离去而独然一人时,没有所谓的“大彻大悟”,也没有颓然失落,而是平静的用笔回忆,用心追思,仿佛他们仨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何尝不是平凡的人生,也许这就是杨绛想给我们传递的,平凡的人家在尽头不是大都如此吗?作者一家不追求达官显赫,不追求门第三千,而是追求平凡安静的在一起,只要有个寓所能在一起,能一起读书、吃饭、休息。被钱钟书和杨绛的感情戳中了;他们一起留学,留学的日子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在英国、法国相伴求学,共同进步;在英国收获了爱情的结晶,女儿是他们的天使,伴随着历史、社会的车轮,他们没有伟人般的抗争,而是普通人的谨慎自保,但求平安,就这样他们仨一起成长。
作者在高龄中回顾这一生,成就和名望如过眼烟云,而最后能陪伴的,还是家庭生活中点点的回忆。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我们都是这个星球上的过客,但愿我们在生活中能看淡功名但并不放弃追求;在生活中珍惜现在的她,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在平凡的烟火里享受最灿烂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