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对着海量文献愈发感觉深陷一团乱麻(一堆乱茧)。
兵器库里暂无“屠麻刀”可供快刀斩乱麻,只能耐着性子一天天地抽丝剥茧。
抽出一根又来N根、剥完一个又冒出N个,真不知何时是个头。
PS:今天上午又蹭浙大徐永明老师的古籍善本观摩课欣赏浙江图书馆的一批宝藏、下午跑到地方文献阅览室查阅存在木匣子里的《长兴县志》…
流传至今的文献浩如烟海,字字句句都需考证反思,著者们创作的魂灵宛如彩蝶,已飘飘然,留下堆叠如山的被咬破的茧供世间慢慢剥开细细抽丝。
若是就这么扎进乱茧堆,盲目被纠缠的丝线牵扯着一个接一个滴剥,即便穷尽我这一生,也是剥不完滴。
突然间顿悟:
我剥茧抽丝到底为了干嘛?不就是为了输入足够多人家的丝、消化后吐出自个的丝来“作茧自缚”,以备最终也能破茧而出、羽化登仙嘛(目前就是写出被认可的三篇小论文、一篇大论文,博士能毕业而已啦……)。
顿觉灵台一片清明,工作重心抓紧由茫茫无边的抽丝剥茧转到研究如何作茧自缚。
作这个茧,实质就是建设一个足够完善的数据库——供我实时记录、存储、增添、截取、删除、更新自个吐出来的丝,然后按照规范而严谨的结构织茧。
灵台升起朗月、吹来清风的我抓紧跑到图书馆(盘丝洞)去翻如何建数据库的书,翻出四只大茧(如图)。
“古籍”和“数据库教材”放一起看似有些冲击,但理解成“供本蚕宝宝输入消化的丝”和“教本蚕宝宝作茧的说明书”就毫无违和感啦。
作为第一天初学如何自建数据库的小白,今天最大的收获就是学到了数据库(我的茧)要按“关系模型”建设——每组数据形成某“唯一主题”的二维表(一根自吐的丝)、表与表之间通过公共的关键词形成关联(丝与丝相交)。
每一根吐出的丝都相当于对一组数据的自行信息化(写出一行论句),而丝与丝的交织过程便是在几组数据间进行知识创造(写出一段论述)。
当作茧自缚有条不紊地展开后,书籍上的一个个关键词、一行行关键句就被本蚕宝宝咀嚼后先吐出论句、再有逻辑地排列论句形成论述、最终形成自圆其说的椭圆茧~
以论文写作来说明数据库建立仅仅是个举例说明啦。
近来对建设数据库的愈发痴迷源自特别想为焦躁的内心建设自洽的秩序感。
每天一睁眼,时间感知、情绪感受、记忆认知、抉择判断…便蜂拥而来,再加上新的一天你根本不知会发生的种种变数,简直是空降一团乱麻(一堆乱茧)。
对现下的我而言,每天睁眼便砸到头上最大最重的茧就是论文写作。但谁的生活不止于论文写作呀。还得剥好其它类型的茧,抽出各款丝、一一消化它们、吐出自己形色各异的丝、共同织就自己的小世界。
简直是这一团乱麻套那一团乱麻套另一团乱麻……
或许你也和我差不多吧!
那么我们要怎么办呢?
要学会建立关系型数据库。
因为关系型数据库是一个结构化、有秩序的系统,具备独立性高、存储灵活、冗余度低、共享性强……诸多优点。它会时时向你展现“要事第一”,因为数据联系中,“要事”正是生命中排位最前、生发此后所有关联的“关键词”(传递依赖的第一棒);它会帮助你“断舍离”,因为多余的数据不必重复出现在不同主题的“二维表”(最小拆分);它还会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为你连接其它数据库,因为你们具备“交集”,这也是共享共赢的前提……
或许每个人都是一个建设着的数据库(一只一直在织着的茧)吧!然而并非每只蚕宝宝都意识到如何“作茧自缚”是需要学习的。很庆幸,本蚕知晓并开始学习了。通过初步的学习,意识到数据库建立背后还有“数据库管理”的更大使命在候着呢。
尚未完成首次渡劫羽化飞升的小蚕,先织好第一只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