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日高考文综地理“平顶山”一词上了热搜,原因是河南平顶山艺人刘昊然的微博“我们一起去爬平顶山”。
当然此平顶山,非彼平顶山。也不可能只是一道简单的地理方位的题目,应该是考察“平顶山”地质地貌形成的原因。
这不仅难倒诸多考生,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士也是非常陌生的。
1
地理方位平顶山
平顶山之于地理方位,学生时的记忆有四处。最为著名的是辽宁抚顺“平顶山惨案”;其次是河南平顶山市;而我多次登临过的是辽宁本溪市山“平顶山”;最后便是《西游记》里的“平顶山莲花洞”,住着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1932年9月16日的“平顶山惨案”,是“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法西斯制造的第一次大规模屠杀,杀害手无寸铁的村民3000余人。抚顺的平顶山和河南平顶山,又都以丰富的矿产和煤田储量著称。
西游记里的平顶山和本溪市山平顶山,都有着悠久历史传说,自古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2
地形地貌平顶山
之于地形地貌如今我也有四种解释。
之于海底地貌,目前的理论多是支持:板块张裂,火山喷发后岩浆堆积而成,经过长期的海水侵蚀,海水下沉,形成海底特有的平顶山地貌;这应该是比较普遍的教科书类版本。如果高考,出现这样的题目应该还算不难。
之于平顶山形,多形成于干燥的地域,岩石平层经过风化和侵蚀逐步形成的特有山形。这种山形我们在美国西部片或者一些戈壁的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记忆中佐罗骑马持剑的镜头,好像多次出现过平顶之上的背景。
而在矿区形成的平顶山,多是铁矿或煤矿的开采,人为堆积或者将山体铲平后,形成的平顶。还是抚顺露天矿,本溪歪头山铁矿,阜新海州露天矿;这些都是东北老工业基地乃至新中国第一代工业建设的标志。
第四个平顶山,是新时代城市发展的的特殊地貌。城市快速发展与环境治理的不平衡,导致了一座座垃圾山,建筑山的堆积,形成了城市特殊的风景。而地下矿产资源和能源的过度开采;工业发展的废水、污水排放,导致的城市、乡村的地表下沉现象。便是新时代的“平顶山”。
最近几年老家的房屋一直下沉,连同几千亩城市边缘的土地都在下沉。不知哪一天,这片土地也将永久的沉积地下。或许有一天,后人站在这样的平顶山之上,茶余饭后,是否会记得那些地下永藏的童年。
3
高考的平顶山
童年太远,自不必多说。若能及时醒悟,有生之前,便还能见到生养的土地。
按常理,今年高考文综地理题目可能出现的是海底平顶山地貌。
多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了环境过度破坏的恶果,“平顶山”地貌伴随着人为的地质灾害出现,更有警醒千百万学子的时代意义。
与其说是做一道普通的选择或者简答,不如说是为今后的城市发展、经济建设与生态环保的平衡,找一个出口,教育培养一批具有生态中国思想的青年。
竭泽而渔,祸国殃民啊。新时代的高考青年,如果你们读懂了教育家们的良苦用心,那么未来可期。
4
生态地球平顶山
地面下沉,城市“平顶山”,已经是人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一起登临平顶山”,1997年出生的刘昊然之浩然正气;“朝阳在我这里”,1988年出生的张若昀之日光之均;还有那些被“平顶山”难住00年后出生的高考学子。你们寄托了父母的希望,更肩负着生态中国的未来。
昀:均匀的日光,朝阳肯定一直在你这里,我说的没错吧。
昊然:同浩然;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平顶山承载着悲壮的历史、工业的标志、文化的前程,还有生态的地球。
1071万学子,你们来自新千年梦开始的地方。你们未曾见过原生态的蓝天、黑土和原生的中国、地球。课本和祖先向你们讲述了它们从前的模样。
我很小的时候见过,三十年了,再也未能看见。
但我相信!我们这一代会再次看见。
再见平顶山时,依然当年芳华。
朝阳日新,时光普照,浩然正气,清净自然。
往期推荐
二句三年得,一吟天下哭。坚持才有收获,成人的道路没捷径(写于高考前夜)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那些的方便和舒适,因为有人默默负重(不信你看看)
延昭讲《易经》八:发蒙,小树要砍,小孩得管,谁击垮了年轻一代(家教之殇)
延昭讲《周易》之七,蒙卦四:精诚所至求真理,三顾茅庐问天下,一袋烟的功夫(孺子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