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去上海出差做活动,俺做了一件特别吃力不讨好的事。
按惯例每次做活动,一般都是一个新闻通稿打天下,既给媒体,又发官网、还发微信。
但这次我实行了“差异化”:新闻通稿只发新闻用,而微信公号的内容,我选择发布现场实况。
这个变化,看上去好像没什么,其实大大增加了难度。为什么呢?
现场实况,就是呈现当时嘉宾说的话。首先,你要把速记稿通篇看一遍,而且要仔细。因为速记稿里常常有很多错误,比如人名错误、书名错误,误听错误……等等,而且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口语,这些都需要在后期调整。
再加上,本人文字功底不强,纠错能力也很弱,所以做这件事,不但自己费事,需要反复看很多遍,还需要编辑协作,帮你检查稿件。
推文一旦发出,如果有错误没检查出来,还增加了发布风险。
最重要的是,以什么形式发布这篇文章,并不会带来直接,甚至有效的结果。
那我为什么还要做呢?
答案是,锤炼自己。只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我只要认为这样做是有意义的,那么我就要去尝试。
特别喜欢奥地利作家赖内·马利亚·里尔克的一句话: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同时又不抱持任何希望。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当它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一件事,但同时又知道这件事根本无关紧要。”
上海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