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在哪里,大家谈及国内的教育,不外乎孩子上了多少辅导班、成绩如何、班级第几名等。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有些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都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而后总有很无奈的一句感慨:“现在大家都这样,你能怎么样?”
1
朋友赵,给四岁的儿子报了七八个兴趣班。其中有一个拼音班,需要连续半个多小时描写字母。这样的教学方法很容易给出漂亮的成绩单,让父母们满意。但对小孩来讲,他的手还很稚嫩,太过勉强。
孩子的一次次情绪爆发,让赵一探兴趣班究竟,更因为亲眼看到因考试成绩不佳而轻生的女孩,赵取消了大部分兴趣班。
万幸,这是一个从盲目从众到觉醒的妈妈。
2
我儿子宝哥就读一所小小的英式学校。他一年级时,是班级里年龄最小的一个。
宝哥学习比较慢,总一副懵懂的样子。我向老师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老师说不错。其实不是很好,但老师说他比之前有进步,他的年龄最小,慢一点也是正常的。
老师对宝哥,不是要求他达到同班同学一样的学习水平,而是要求他和过去的自己比,只要比之前的自己有进步,那就是成功。
在这样宽松、开放的环境里,宝哥终于在二年级迎来了自己在学习上第一次的质的飞跃,不管是记忆还是理解力都有了很大进步。他开始很自信地说“我学习很好”。
3
如果大家读过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书,比如《抓住儿童敏感期》,那么,特别是对于还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会有这样的观点:
不对孩子“一刀切”,认可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孩子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化,不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给孩子营造一个包容、开放的环境,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发展。
但即使是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把“学习成绩不好的汪涵也取得了成功”等实例列举出来,也不见得有效,因为从众心理。
与其痛苦困在从众的牢笼中,不如尝试突破。希望我们能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去掉一些“比较心”和“急躁心”。这样,对孩子有益,自己也从容,未来的教育大环境也有希望慢慢改善。
从我做起,不比较、不催促,让孩子慢慢来。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