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的缘故,这几天都在家闭门不出。
下午,我们仨在房里看书,大家都看的津津有味,突然老二翻书过猛撕书了,那可是老大最喜欢的一本绘本。
老大很生气,说:“你怎么把我的书撕了呀,哼,不给你看了,说对不起”。
老二还愣头愣脑,随口说了一句“对不起”。
本以为老大会说“没关系”,没想到开口问老二“不是你说没关系就可以的,你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撕书?”
老二摸了摸头,说“我没错,我是不小心的”。
老大接着问,“那现在怎么办?”
老二回答“拿个透明胶来贴好不好”。
于是俩人开开心心跑去客厅找透明胶,一齐合作,有人按住书,有人贴。
这让我想起了年前,在一家饭馆,一个小男孩从门口冲过来,把另一个孩子撞倒了,被撞的孩子手里的酸奶洒了一身。
正当孩子不知所措的时候,小男孩妈妈走过来赶紧说:“对不起啊。”拉着孩子就走,被撞的孩子家长生气的说:“就这样走了?”
小男孩的妈妈说:“孩子都道歉了,还要怎样?都是小孩子,至于这么计较吗?”
说完拉着孩子迅速的离开了。
看到此景,我想到一句话——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怎样?
有多少孩子,都是做错事,说了句对不起就迅速离开了?
有多少家长,道了歉,就认为万事大吉了?
说了对不起,就可以逃避犯错后应当承担的责任了吗?
有时候,我们过度关注孩子道歉这个行为本身,反而忽略了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学会承担责任的教育时机。
要知道,道歉不等于真的认识错误,如果老大没有进一步问看老二,其实老二心里并没有认为自己有错,只是习惯性的附了一句“对不起”。
其实孩子之间的碰撞是司空见惯的。
爸爸妈妈们对孩子犯错后的教育,第一句话下意识的就是——“做错了,现在就要去说对不起。”
对于小朋友来说,三个字的发音,并不难。
而且据我观察,大部分的孩子还是乐于道歉的。
然而很多时候,道歉后往往就没了然后了。
而没有行动的道歉,会给孩子大脑建立什么样的认知呢?
我做错了(可能有时候还不知道错在哪),只要道歉就没事了。
而孩子只是理解了“说对不起”这个行为本身,却没有承担相应责任。
所以,我们不仅要教会孩子道歉,还要教会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有行动。
怎么做呢?分为三步走。
一是,说明错在哪?
有些时候,我们不明情况立刻要孩子道歉,可能只是为了降低我们当下的焦虑,化解当时的尴尬,平息现场的冲突。
比如,你可以这么说“你抢了弟弟的东西,他很伤心。如果你想要弟弟的玩具,你可以先问下弟弟,他同意了才可以拿。
很多时候,说明犯错的原因,也是让孩子很好明确边界,学习社交的机会。
二是,承担行为背后的责任。在我家俩孩子的冲突中,其实老大就是带着老二一齐去承担责任。
当然,有的孩子在最初可能会非常抗拒,拒绝承担。
这时候尤其需要父母陪伴和等待,并且态度坚定。
要让孩子知道,你的某些行为给别人带来了影响,要为你的行为造成的后果负责。
三是,肯定孩子承担责任后的行为
要知道,承担责任、敢于面对,其实并不容易,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勇气,担当。
比如在老大老二贴好绘本后,我会跟老二说“妈妈刚才注意到你翻书的时候很用力,不小心把姐姐最喜欢的书撕坏了,姐姐很生气,很难过,你也说了对不起,同时还帮助姐姐一齐贴好,你是个很有勇气的孩子,敢说对不起,也敢于承担,去帮助姐姐贴好书。”
当然我也会跟老大说,鼓励孩子有智慧的处理。
我在一次次的让孩子们明白,他们是有勇气,敢承担的孩子。
当然还有个很重要的是父母的示范作用,父母是什么人,比父母怎么做来得更重要!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个免费课程,在家的时间可以跟孩子一齐观看,祝愿:国泰民安,家庭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