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完了《偷影子的人》,特别羡慕书里的那个小男孩,拥有别人都没有的特异功能——偷别人的影子,当他的影子和别人的影子重叠时,就可以知道别人的想法,然后开始帮助需要者的心灵伙伴,为每个偷来的影子找到点亮生命的小小光芒。
看到书里男孩与妈妈的亲情会动容,看到妈妈的老去会难过,看到男孩与好朋友吕克的友情,感动羡慕,看到男孩在面对爱情时,纠结选择苏菲还是克雷儿,告诉我,要选择自己喜欢的,选择那个内心放不下的。虽然选择是痛苦的,但选择对了,结局就是幸福的。
我觉得书中描述的“偷影子”就是要让我们经常跟内心对对话,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知道自己到底在害怕什么,渴望什么。有的时候,路走的远了,反而要回过头来,停下脚步,问问内心,到底想要什么。
关注自己内心想要的,与内心来一场交谈。
有的时候,我们会为了一件事情奋不顾身的拼搏,努力,这样是好的,但是,如果这件事情你努力了三年,五年都没有什么效果,那么这个时候你是继续呢?还是选择放弃呢?
如果是我的话,我就会列一张单子,写上我想要做的事情,看我有没有天赋或者能力把这件事情做好,再看看家里是不是可以继续支持我,或者说继续坚持这样做的理由,将利弊都写出来,平衡一下再做打算。
就像我,前一阵子妈妈问我“要不要考研”,我想了两天,给我妈一个答案“不要”。现在考研党那么多,考完研究生还是一样得找工作,况且我学的是计算机,一个学技术的,本身重视的就是工作经验,我不想再花两年半的时间去学习,而且,我对学习现在有了惰性,已经不能静下心来好好学习了,所以想多积累一些工作经验吧。所以,我就拒绝了我妈的建议。
有的时候,你问别人,让别人给你建议或者意见,还不如问问自己的内心,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有时间多陪陪父母,多去关心关心他们。
学《论语》的时候有这么一句话“父母在,不远游,游必远方”,就是告诉我们“父母健在的时候,不要离开家乡,多陪陪他们,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现在呢?完全不是这个样子,大多数人都是父母健在的时候,出去打拼,陪在父母身边的时间越来越少,与父母的沟通交流也少了,而且对父母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
每次妈妈给我打电话的时候,我心情佳的时候会跟妈妈好好说话。如果今天心情不好的话,她还说一些总问的问题,那我就会特别不耐烦的说“能不能别问了”。事后想想,很难过,那是妈妈,也就她才会这么关心你好么?别人谁会关心你啊!
“我们总是对亲近的人没有耐心,对陌生人却很有耐心”这句话说的多真实,就是这样,我们总是把自己不好的那面呈现给家人,有的时候反而伤了家人的心。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总拿“我要趁着年轻好好努力,然后抓紧时间挣钱孝敬您们”当借口,没时间陪伴父母。父母要的不是你们能挣多少钱,他们要的就是你们能有时间跟她们说说话,逛逛街,吃个饭。
所以,有时间就多陪伴陪伴家人吧,没时间的话,常打个电话也好。
关于友情,不要干涉太多,顺其自然就好,能留下的自然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记得前几天看过一篇文章,说她和朋友关系一直都挺好的秘诀就是“不去干涉对方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要做的就是在她难过的时候,给她一个拥抱,在她感情受伤的时候,陪她喝酒唱K,在她失魂落魄的时候,给她一个鼓励就够了。
《偷影子的人》中,男孩知道吕克有一个当医生的梦想,就去跟吕克的父亲说,吕克的父亲刚开始不同意,但是后来又同意了。吕克就去上了医学院,但是他在那并不开心,他还是觉得给别人做一些糕点来吃,能让他感到开心,最后,吕克还是子承父业,卖起了蛋糕。
对于朋友的事情,不要干涉太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与计划。有的时候做一个聆听者未尝不好?
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留下的就是真朋友!
关于爱情,选择那个让自己放不下的。
《偷影子的人》中,男孩最终还是选择了克雷儿,那个在他童年时期认识的聋哑女孩。书中有这么句话“一个会用风筝向你写出‘我想你’的女孩啊,真让人永远忘不了她”。
记得以前女生之间总会问“你喜欢的和喜欢你的,这两个你选哪一个?”。当时做的选择是“喜欢我的”,现在我会选“我喜欢的”。
以前可能觉得“喜欢你的会千方百计的对你好,哄你,宠你,爱着你”。但是你体会不到恋爱的感觉,也不知道爱一个人的感觉。只有选择“你喜欢的,你才会知道你的心里有那么一个人让你放不下是什么样的感觉”。
我可以和我的影子来个对话,那么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