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放学的时候,一个又胖又矮的老爷爷,牵着坐在自行车上的小孙女,不时地朝他吼着:“手拿掉,你不能在马路上自己骑车。再不听话,我就打手!”
小姑娘很倔强,使劲想要把爷爷的手给掰开,可是她的力气不够,于是生气地撅嘴,然后发出快要哭泣的声音,看着很委屈。
她的自行车还带着保护轮,加起来总共有四个轮子,很平稳,不过这种车子骑起来比两轮的要沉不少。任凭小姑娘的力气再大,在马路上也是很难骑得快,爷爷跟在后面追上她完全不是问题。
“啪,啪,啪……”爷爷果然说到做到,连续打了小姑娘的手好几下,然后生气地握紧车头,牵着她慢慢地走。
“哇”地一声,小姑娘终于大声地哭了出来。她看向妈妈手中的两轮自行车,眼中充满了羡慕与无助。
妈妈很无奈,很想对那个爷爷说“放手”,但却有一种力不从心的感觉。现在的孩子受到老人太多过度的保护而无法挣脱,童年的纯真与快乐已经快消失不见了。
刚才,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很显然,这一对祖孙两人的矛盾在于目的不同:
爷爷:带车来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不用背着或抱着小孙女。但考虑到交通安全,而不敢放手。
孩子:想骑车,是因为兴趣,想想看在马路上自由骑行是多么快乐的事。但由于她不懂得交通规则,会有安全风险。
所以,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在骑行中,学会交通规则。但这个过程很麻烦也会比较累,老人通常都不愿意这么做。正常来说,教生活技能是孩子父母的职责,所以老人会下意识地拒绝。
妈妈想起每天下午放学的时候,学校外面的停车场总是停满了各种各样的小汽车,甚至连外面的马路边上也停放着不少的车辆。
与这些小汽车格格不入的是,停车场旁边每天总是放着两辆规格相同的儿童自行车,在这一片绿草地上显得格外的扎眼。其中一辆是小家伙的,另一辆是他的小伙伴的。两人每天放学相约在校门口,碰头后一道穿梭在汽车的洪流中,然后一起骑行回家。
刚出校门在车道上,通过车窗看到里面认识的同学,他们就会大声地喊对方的名子,算是打招呼,然后开心地挥手告别。
偶尔会有几个小朋友在去坐车的路上,看到骑自行车的他们俩后,就会说自己也有一辆车,但是放在家里没带来。然后恳求小家伙把车给他们骑一下,过一下瘾。
看见他们嘻嘻哈哈地都想要骑车,妈妈不禁感叹:这样不谙世事的年纪真好,不羡慕别人家舒适的车子,从来不会吵着要坐车回家。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他们甚至对坐小汽车有一种不屑的感觉。看着自行车上稚气的脸庞,在空气中像流线一样划过,妈妈的心中一阵轻松。
放学能骑行回家,就是他们最开心的事,这好像比任何一件事都更有意义。
“今天如果放学的时候下雨,妈妈就开车来接你。”
“不要,我想骑车。”
“好吧,到时给你带雨衣。”
车子骑到半路的时候,突然小家伙停了下来,大声地喊妈妈,告诉她自行车坏了。
妈妈紧跟上来,发现链条从齿轮上脱落了。
“能修好吗?”
“我试试看,但不能保证,因为手中没有工具。”
妈妈在路边找到了一根小粗棍,但是前面的大齿轮被铁皮给包住了,空隙太小,无法把链条挑入轨道。尝试了一会儿没成功,妈妈还是放弃了。
“链条缺油已经有点生锈了,妈妈没有工具,修不好,得回家让爸爸修。现在怎么办?”妈妈有点担心地看向他,怕他哭闹。
“那我走回去吧!”那种淡定与从容,就像是一个十分通情达理的人所表现出来的。
妈妈帮他牵着车,小伙伴看到没人陪他骑车,主动说自己骑慢一点,然后大家一起走。
刚走了一小段路,小家伙觉得走路无聊,于是要回了车子,自己用脚蹬在地上,就像是骑平衡车一样,慢慢往前走。
终于走到了小区,他们去玩爱玩的游戏,妈妈停下来又开始研究链条的事情。
观察了一会儿,发现链条外面的铁皮两端有分别有两个连接处,顺着卡入的方向用力一拉,在靠近大齿轮的地方,竟然拉松动了一些。顺着那个缝隙,插入了一根小棍子,把链条拨入到齿轮上,接着再转动脚踏板,链条全部进入了齿轮的轨道中。
当妈妈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家伙的时候,他非常兴奋,觉得妈妈很厉害,竟然会修理自行车。
“回家记得让爸爸给我的车链加点油,你不要忘记了,回家就做。”
“好的。”
其实,他不知道的是,妈妈这小本领,都是小时候看外公修车的时候学的。
那时,自行车是家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因为用得多所以磨损得也快。外公经常把自行车坐垫朝下平放在地上,然后用一只眼睛校正车圈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哪里不平,便用扳手拧动车条进行调整。
如果遇到车胎扎破了,便把内胎扒出来打好气,放在水盆中转圈看哪里冒泡,就确定是哪里漏气,然后拿出来进行补胎。
小时候,大人做事一般都会在家中院子里进行,小孩子出于好奇会经常围在旁边看,看得多了就会模仿,慢慢地就会做了。
那时的父母不会天天催着孩子去做作业,其它的什么都不要管。反而是能做的都会让孩子早早地学会并帮忙,学习反而成为次要的事。很多父母甚至不知道孩子哪天要考试,啥时会放假。
上小学的时候,妈妈才开始学骑自行车。一个人趁着外公不出门,兴高采烈地推着大杠车,到外面自己摸索着去学。经常半天下来,摔得浑身都疼,但那种快乐一点也不比疼痛少。
常常是刚能握稳车子,坐在坐垫上脚还够不到脚踏板,就敢骑到大路上。那个畅快劲,是现在的孩子很少能体会到的。
其实,妈妈现在每天陪他骑车是有私心的,就是希望他能多锻炼身体。这一点,可能注意到的人并不多。
直到有一天,一个同学缠着他爸爸说也想要骑车回家,却被拒绝了,理由是“有点远,要骑很久,不太安全。”然后,他的爸爸突然转头问妈妈:“你每天让他骑车回家,是为了锻炼身体吗?”
“是的,我总感觉他的运动量不够,借着放学的时候骑车消耗体能,同时增强他的平衡能力。”
安全的问题,妈妈已经不担心。经过半年的放学骑行,他们已经懂得红绿灯的规则,知道在路口要看是否有转弯车…….在妈妈看来,他们俩已经可以单独骑行回家了。
在这个教育已经商业化的时代,上补习班学知识固然重要,可是身体健康更加重要。
这个刚过完的暑假,因为户外运动多,小家伙长高了2厘米,语言发育也进步了许多。妈妈始终坚信:锻炼能促进大脑的发育,更能提升学习效果。
孩子,妈妈不希望你做温室的花朵,宁愿你去做一株户外的小树,经历风吹雨打,经受太阳的照耀,慢慢地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所以,坚持骑行吧,在大自然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碧海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