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细节”这个话题,其实很久之前,在生活中就有这方面的发现,并且思考和老婆探讨过;最近呢,照顾儿子期间几个小事例,再次触动了我内心关于“细节”的思考。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相信各位读者都很耳熟能详。可是真正要把这句话付诸实际行动,还是没那么简单。不光是我个人,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企业也是如此。
春节期间,不满周岁的儿子不慎感冒了,和儿子妈妈一起去医院求助医生;医生很认真负责的诊断:病毒感冒。于是给开了三挤药(具体药名这里就不详述),分别作用是:退烧、杀病毒、中药复方口服液;其中退烧药是西药复方制剂,呈液体状;杀病毒的是颗粒包装,中资企业生产;中药复方口服液是液体单瓶包装。在回家给儿子喂药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退烧西药是国外厂家出品,使用说明中非常详尽的说明了各年龄段的用药剂量,并且包装中提供了一个精准的药量测量器具,让家长给小孩子喂药的时候,可以很准确的提取药量,从而保重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安全性;尤其是针对三岁以下的儿童用药。但是,反观国产口服液药物的使用,虽然医生明确了使用量:半支。当然这个剂量呢,在瓶中能够直观的看到,所以家长也可以方便预估半支的剂量。如果能够做的更好一点,在口服液瓶中加上刻度,那样就非常棒了。可是,杀病毒的颗粒装药物就有些难倒我们了。医生的医嘱是:2/5包剂量;整个包装是在铝箔纸内非透明,无法知道整体药物量,虽然每一个独立小包装上有具体克数标示,但是普通家庭根本无法用测量工具按照2/5的剂量来提取药物;此刻作为我本人来讲,只能按照个人“经验”来预估整袋药量的2/5量。此事虽小,但是确实让我很头疼。
我就想:很简单的一个事情,而且这药是针对“小儿”的儿童专用药,小儿个体很小,用药量对于治疗效果、用药安全的重要性相信他们比谁都清楚。可为何我们国产药企不能像西药厂商那样:在包装中提供一个“药量测量器具”呢?这个成本非常低啊。及时增加了成本,售价哪怕你贵2-5元,相信大部分家长都宁愿选择有量杯的此类药。
这个事例我们不是第一次遇到了;在几个月前,也是给儿子看医生后,也发现相同的问题。且惊人的相似:西药(泛指国外厂商生产)有提供此类辅助工具,国产药无此类辅助工具。这个细节背后呢,反映出了中西方企业做事情、做企业的态度。可能有读者会认为我这话题扯的有点远、有点大。但是,据我自己生活中的观察,这个现象在中、西方人群中确实比较明显(说明:实话实说,笔者屌丝一枚,目前未出国过,有此观点只是在日常使用中西方产品、服务的时候之观察结果;或许不准确,不喜可拍砖)。
记得在几年前,代表公司去参加一个研讨培训班,具体主题不记得了;但在培训课程期间,讲师讲到一个例子印象比较深刻。讲师话说:中国人做事情讲究的是整体的把控,不太在乎细节的把握;而西方人呢,做事情喜欢事无巨细,清清楚楚,一板一眼的行动。比如:你今天在西安任何两个肯德基餐厅去吃汉堡快餐,在味道上你几乎分辨不出到底是哪家食物;同样,在中国任意两个城市吃,普通消费者同样也体验不到差别;再扩大范围,在中国西安吃、北京吃,和在纽约吃相同肯德基套餐食物,还是味道一样。这是为什么?因为肯德基背后有一个完整、细化的程序在保证这个口味的一致性;诸如:食物加工使用的是相同的菜单、制作程序;做汉堡的食材、调料各取量多少精确到克;食材储存、运输的方式方法等等。有这一系列的细节程序,才决定了它食品口味的一致性。反观中餐,今天你在西安钟楼附近吃了一个鱼香肉丝味道很好,但是,假如你到高新区这家餐馆的分店去就餐相同菜品的话,味道肯定不一样。因为厨师不一样。难道只是因为厨师不一样吗?肯德基也不是一样厨师不一样嘛?的确,厨师不一样只是表象,内部真实原因是:我们中餐无法做到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而肯德基可以;比如:调料的取量、火候的把控这些细节,各个厨师都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操作:取适量。这个词在中国的餐饮书籍上榜率最高。菜谱中经常这样写到:取食糖、盐适量;加水适量;适度加热等等。没有一个统一的制作流程、标准,所以就无法做到产品的标准化。这个事例呢,也同样反应了一个细节问题。
以上两个实际例子,是笔者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诸如此类事例还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罗列。相信各位读者,肯定有遇到过相同的情况。无论是否标准化,还是为了给客户更好的使用体验;如果我们做事情、提供服务的时候,也能够把这些细节地方做好、做扎实,让用户使用产品和服务的时候,有超乎想象的“客户体验”反馈,那么我们的产品、服务就更有竞争力。何尝不会有更多的客户呢?
笔者也正在创业的路上,深深感觉到“客户体验”、“细节”等环节的重要性。所以有以上体会,分享出来。还记得去年在给一位客户写感谢邮件的时候,文章的最后我这样写到:在这里,你一定可以享受到“你是真上帝”的感觉。这也是我们一直在践行的服务承诺,只要我们提供服务,就一定坚持。
声明:此处只是个人心得分享,仅仅代表笔者个人;不代表所服务的机构和组织观点。同时,文章中出现的任何商品、商标、品牌只是叙述所用,无任何营销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