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离开我们三周年了,细算来,阴阳相隔已一千多个日子了!
光阴,流年,曾经一度天真地以为,父亲母亲只是渐渐苍老,他们会一直替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一直是他们眼中需要呵护的大孩子。一度以为,父亲会活到白发苍苍,活到儿孙满堂,活到我们也青丝染霜,活到重孙重外孙承欢膝下。
所以,一直以为,来日方长,一直以为,父亲的晚年还很悠长很悠长。所以,借口工作繁忙,事务繁多,没有好好陪父亲去走一走他想走的路,没有好好给父亲买日常生活之外的珍馐美馔,没有给他买体面的衣裳,没有谦恭地听他摆龙门阵谈古论今。总以为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待”,古人的血泪训诫明明就在耳边,可恨的来日方长,竟蒙蔽了我的心。恨当日父亲带着遗憾猝然离世,一切都那么突然,那么遥远那么遥远的事儿怎么那么残酷地摆在眼前,使我不能自欺欺人。
我更深地理解了“无常”,在失去父亲的时候。恍惚之间,那不可能是真的。前一天还那么一个硬朗的人,转眼之间,怎么说没有就没了呢?然而,父亲的确已经离我们而去,停止了心跳,没有了呼吸,僵硬了四肢,任我们千呼万唤,也不会再睁开眼来。弃了他最爱的孙子,弃了田园的作物,弃了他的烟酒,弃了他养的花草,撒手人寰,所有的一切烟消云散。
父亲生前最爱牡丹,家里养着牡丹,还抽着牡丹的烟,因为他神往唐宋,憧憬盛世时的唐宋,爱看隋唐演义,爱听三侠五义鼓词,呼朋引伴摆龙门阵。我想,我们骨子里的坦荡之心,正直之情亦是受他影响至深。我们姐弟仨都是耿直之人,不屑阴一套阳一套玩弄心计权术的。
随着父亲的离世,他侍弄的田园荒了,然而家后门的牡丹依然鲜活着,母亲没有养花的习惯,只偶尔给浇点水,居然顽强地存活了。我极力地在脑子里搜寻父亲的遗物,唯一记得的小学三年级时带我去瑞安解放中路的新华书店买的唐诗三百首已是遗失了。但是,那痕迹还是清晰地印刻在我心里,我至今还记得第一页张九龄的感遇二首,“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也影响着我努力洁身自好。还有那黄灰色的厚实的封面,一直在记忆深处潜藏。现如今我购买好多好多的书,随手一点,想要的一堆书就会送到手中,毋需舟车劳顿,毋需一排排翻找。立在书柜里的,散在沙发上的,放在厨房里的,搁在卧室里的,可是,读书的时间越来越少,有的甚至连包装的薄膜都没掀开。买了就等于拥有了,拥有了就等于读过了,心中隐隐有这样的错觉,但是,我还是会时常想起记忆中的那本发黄的唐诗三百首,在那个上学都奢侈的年代,父亲给我买的课外读物。
父亲走后,我就很羡慕那些父母双全的亲朋好友,越发觉得共享天伦之乐的幸福。可是,在我已是再不可能实现的奢侈,母亲失去了老伴,我们失去了父亲,孩子们失去了爷爷(外公),实乃恨事。父亲走后,我不再对母亲发火,从不大声跟母亲说话,不管她是对是错,在母亲面前努力保持恭敬,这,也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小女儿从来没见过外公,也从来没唤过“外公”。有一次她问母亲:“外公住在哪儿?”母亲告诉她:“外公看山去了。”那翠竹掩映的竹林深处,是父亲另一种形态的老房子。今夜,朝着那南山的方向,我深深地陷入了怀念,“爸,又是一年父亲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