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实验》是以1971年津巴多教授主持的“美国斯坦福监狱实验”为基础改编的一部电影。1971年的夏天,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即“斯坦福监狱实验”。实验征集了一群志愿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扮演“狱卒”和“犯人”,并将其放入仿真的监狱环境中,要求这群志愿者共同度过十四天,十四天后他们将得到一笔酬劳。但是实验在第六天就不得不提前结束了,因为在囚犯和狱卒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暴动。
和真实监狱类似,囚犯志愿者被关在监狱后就不能自由行动,3个人住一个小隔间,只能在走廊放风,每个人没有名字只有一个编号。充当看守的志愿者,没有进行培训如何做狱警,只是被告知可以做任何维持监狱秩序和法律的事情。
一开始,所有都认为这只是一个简单的实验而已,狱警不觉得自己的地位优越,囚犯也不会觉得自己比狱警要低一等 ,双方地位平等,可以随便开玩笑,互相奚落。直到一天双方玩游戏时,一名囚犯不小心用球将一名狱警砸出了血,他以为只要道个歉就完事了,但狱警们商量过后决定罚他做十个俯卧撑,也许听起来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一旦开了这个头,事情就再也回不去了。其实,从这个时候,狱警们的心态就开始发生了转变,果然,当犯人顺从的做完了俯卧撑之后,狱警们尝到了命令别人的甜头,开始变本加厉。服装对人的心理状况也会有影响,穿上狱警服的人会逐渐的轻视囚犯并对囚犯产生暴力行为;而穿着囚服的人会变得自卑,对“狱警”的打骂表现得十分害怕。
囚犯们因为监狱里的伙食问题和狱警发生了冲突,狱警们决定要好好教训一下囚犯,他们把囚犯拷起来,给他们训了话,让他们在接下来的时间中好好守规矩,囚犯们也顺从的答应了,这时候他们俨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狱警,囚犯们也把自己当成了真正的囚犯。贝瑞斯是狱警中的一员。一开始,囚犯们听从命令做俯卧撑的时候,他感到惊讶,这些人竟然真的会听从命令,一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而这次事件后,更加满足了他的成就感,他在这群囚犯面前自信心爆棚,找到了存在感。
随后贝瑞斯的行径越来越恶劣,在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对犯人进行羞辱,但警告并未响起,似乎是在纵容他的行为,后来他把其中一名不服管教的犯人,77号关了起来。被压迫就一定会有反抗,这也就是暴动的开始。77号逃出来后,囚犯们和狱警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实验不得不提前结束。每个人还是拿到了属于自己的费用,但是一切都不一样了。
路西法效应是指受到特定情境或氛围的影响,人的性格、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不可思议的一面,路西法效应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贝瑞斯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贝瑞斯原本是一个信仰上帝的基督教徒,但是在监狱中,却暴露出了人性的险恶。在实验条件的设定下,狱警拥有绝对的权威,囚犯必须服从狱警。在这种情境下,狱警心中无疑被种下了权力的种子。一但面对囚犯的挑衅,心中权威不容侵犯的意识被激发出来。在他们心中,压迫囚犯、确立权威是他们的职责所在。即使采取暴力手段,也是特殊情境下的合理化行为。狱警在遭受第一次挑衅后,曾开过一次会议。“他们得把我们当一回事,否则我们没法当自己一回事。如果你要他喝牛奶,那他就得喝。”他们逐渐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他们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维护狱警权威的体现。根据社会角色理论,每个人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角色,当他扮演这个角色时,他的心态会和不扮演时截然不同,他会不由自主的根据身份行事,身份使他们去个体化了。 狱警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表现出了极大的暴虐性,但是在一系列暴力活动中几乎都有参与。这体现的就是群体活动中的盲从性。在众多狱警都参与的暴力活动中,身为狱警中的一份子,他们便会不自觉地加入其中。或者说身为狱警的身份认同感,使他们潜意识中参与其中,从而造成了悲剧的发生。现实中的低认同感也是他们走上极端的原因,现实中唯唯诺诺,但是在监狱中拥有极大的权力,让他们脆弱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于是加倍的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都发泄在这些地位比他们低的人身上。
在现实中,这个试验中的所有人,都被深深卷入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无法自拔,不管是虐待者还是受虐者,甚至于主持实验的教授也被卷入其中,成了维持他那个监狱秩序的法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