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古龙遇上《黑吃黑》 2018
一
所谓“金古梁温”,新派武侠的代表。无论武侠小说历史谱系能说得多么厚重,多数人所认可的武侠小说,其实只是港台那一小段时期的作品,基本上也就是这四大家。
倪匡应该有资格算在里面,倪若写纯武侠应该毫不逊色,但倪匡更喜欢卫斯理类型,天马行空,受不得局限。
倪匡的过人之处在于想象力,没有不敢想的,能让读者目瞪口呆。缺陷在于文笔,但倪匡不在乎,事实证明他是对的,读者完全被情节吸引,没人在意文笔,而如果刻意注重修辞文法,很可能会有反面影响。
就这么个文笔差劲的倪匡,风头直盖众位文学大咖,达到了哪怕信手胡写都会被高价抢购的程度。聪明的倪匡没放过品牌变现的机会,真就放手狂写,弄出一大堆正宗的伪作。
奇人倪匡极具才华,据说坐趟飞机的时间看完了天龙八部,在电影届也算是元老,当年对邵氏及张彻颇多助力,很受尊敬。
相对年轻的温瑞安早先处于下风,把几位熬退了之后,不得不充当武侠小说的代表人物。
温瑞安很多与其他几位相似之处,像倪匡一样敢想,信手就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写到后面自己都忘了前面的,年代都乱了。但谱系上有些像金庸,有点儿系统,有历史代入。写作风格上比较像古龙,比不上,但是像。
若是认真写,温瑞安的作品比较规矩,缺点少,同时优点也受到限制,到后期他也有些胡写了,人物众多,来的快没的更快,人物和武功向奇诡发展,实际只是怪。想象力放开了,却经常像是胡扯。结构如醉汉,轻重毫无规律。至于细节,不可追究,太惨。
梁羽生比较早,正统的文学,非常规矩。早年文化贫乏,普遍饥渴难耐的时期,看到带武侠的小说,立马手不释卷。不是郭德纲多么出色,主要是同行的衬托。
忘了当时是谁,用化名在报上比较金、梁,说金庸作品是西方化的类型,梁羽生是才子佳人的传统古典风格。文章颇有影响,作者不愿现身承认,拉倪匡来顶缸。
但若与古龙相比,金庸才真是传统的风格。金庸小说很注重文笔,章节可以入选文科教材,故事也很正统,不够奇,够稳。
古龙不像金庸那样,受真实历史框架的限制,甚至不受真实生活的限制,写意为主,自由挥洒。古龙的文字独具风格,当年为了稿费一句一行地写,无意间造就了古龙体。
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是舞台上的角色,只是演员在完成自己的剧本,但古龙的人物,有灵有魂,写的是内心。
古龙那些代表作,用的是武侠世界,故事则借用西方悬疑推理。古龙不正统也就不古板,看教父喜欢,拿来就照抄。写的随性,兴尽了就急匆匆一收,或者任它烂尾。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者谁堪共酒杯。
其他众多的武侠小说家,各有长处,又都不甚长,有奇有正,有的重文笔,有的希望情节曲折,有的重历史,有的纯粹虚幻武林。总的看都没多大吸引力,读不读两可。
梁羽生本质上和大众小说家差不多,写的好些,仍是相同的路数,到后来也是用通篇的对话代替情节,放到如今,大概也缺少让人通读不舍的吸引力。
二
若统计改编成影视的数量,金古差不多,领先于他人。二者作品更著名,风格更具人望,情节也更丰满。据说对于作品的影视改编古龙毫不介意,而倪匡则不大情愿。有人说,金庸武侠是童话世界,古龙武侠是成人世界,这肯定不确切。但两位大师的确各有独特风格,各有大量忠粉。
金庸不涉及影视工作,作品改编虽然多,只作审核和授权。古龙和倪匡亲自编剧,在看起来大致差不多的大量邵氏电影里,古倪的剧本明显要好得多,至于服装道具背景特效和表演等等,则没什么不同,这个没有办法。
影视想拍成什么样子,全看制作方的意思,原著只是借用的壳,虽然金古的精气完全不同,但和影视可以无关。金庸著作规规整整,适合拍正剧,完全忠实原著也没有问题,但也可以拍成笑傲江湖东方不败魔教教主之类符合幻想中壮丽江湖的纯武侠世界。
古龙作品最显著特点便是超脱现实的奇诡江湖,不沾烟火气的人物,只可意会的炫技,机变的布局和反转,但影视里也会拍成武林外传小李飞刀那样的肥皂剧,还有老版三少爷的剑那种平平淡淡的邵氏老片。
邵氏片借助古龙超凡的情节,能把飘香剑雨情人看刀等等拍得明显比同类片好看,受条件限制,永远是画虎类犬,只学个表面模样,却无法表现出古龙的意境。
典型例子就是幽灵山庄,把楚留香和陆小凤揉在一起,若只看电影当然都很好,可若对比原著,那表现力只能无语。偶然还发现古龙有一部风雨双流星,记得是一个龙套高手的名字,找来看了,却是七杀手的故事,典型的只模仿表面样子,对古龙的神韵完全没有办法展现。
近年来电影技术更好了,武侠却早已没落,纯正的古龙神韵就算有人能做出来,也没有市场条件。在已经出现的影视作品里,最适合拍古龙的应该是九十年代那种新武侠港片。比如流星蝴蝶剑,虽说表现的不太够彻底,但确实是最能表达古龙本意的江湖世界的电影,可惜仅有此一部。
至于情节改编并无太大问题,保持风格就可以,比如说,相比拿原著当剧本的老版福尔摩斯,基本演绎法肯定更受欢迎。无论金古,改动甚至同人化都可以允许,最重要的仍然是神韵。
看电影最忌讳要求太多,不能什么都要求人家表现,既要故事,又要场面,还得有内涵,上肯德基要佛跳墙,那叫杠精。如果忠于原著或者真实历史不是这个电影的特征,那就完全忽视,不做要求便是。
比如洪金宝曾导过一部一刀倾城,初看没心理准备,整个蒙圈了:谭嗣同、袁世凯都是顶尖的武功高手,义结金兰,在京城致力变法,反对派头子竟然是史上早死的洋务领袖鬼子六。袁为了飞黄腾达被拉下水,出卖了狄龙演的谭嗣同……据评价这个片子反应还不错,没人计较史实如何如何。
传说有部电视剧版的飘香剑雨,改编力度直追郑少秋版诸葛孔明,有人说不如干脆叫古龙群侠传算了:
男主角伊风,为了夺回妻子而到处挑衅天争教,天争教教主和原著一样是主角之妻薛若璧,但天争教变成不值一提的小喽啰,一切都是幕后黑手青龙会的操纵。各种古龙人物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在这部剧里出现,例无虚发的小李飞刀已经变成聚贤山庄的老头子,像传销组织头目一样不停地让各种江湖人士来加盟;盗帅楚留香的画舫给了李寻欢;吕南人跟他老婆成了上官金虹的徒弟;孙敏原来是西门吹雪的女儿,反派大boss则是叶孤城的儿子;萧南萍成了萧十一郎的后人,还有割鹿刀;百晓生原来是个大美女;霸王枪不叫丁喜,改名叫丁忧。以及还有乱入的青魔手伊哭、孔雀翎、天一神水……等等等等。
想开一点儿,这些都没什么不可接受。
三
张公子说:
“而反过来,古龙越到后来,越倾向于淡化武功。
我以前写过,古龙笔下的诸位,关心兵器和武艺的人,并不那么多。他们仿佛只是一批现代人而已,只是恰好会武功,武功是他们的工具:陆小凤和楚留香忙于破案。郭大路、王动和燕七们忙着过小日子。傅红雪忙着追查公子羽的真相。小鱼儿忙着追查自己的身世。赵无忌忙着报父仇。李寻欢忙着拯救阿飞和摆脱自己的心结。古龙便如此,给主角们一个无朝代背景的江湖身份,给读者一个视角,让他们自己走江湖。
如果将李寻欢的飞刀描述为左轮手枪,把他经常活动的区域描述成现代城市,将上官金虹描述为一个黑帮老大……似乎也没啥问题。
实际上,若将《决战前后》里的西门吹雪和叶孤城改为两个绝代枪神,描述他们要在故宫博物馆约斗,把陆小凤形容成私家侦探……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的。
如是,古龙的江湖,仿佛是一个披着古代背景的现代城市,或者西部牛仔世界。刀客仿佛19世纪阿根廷们的匕首马贼,飞刀仿佛西部牛仔枪手,解决问题便是“好快的剑”,一招而决。
所以古龙中后期的武功,已经没那么要紧了。《白玉老虎》赵无忌练成神剑后,一共才出手几次呢?”
四
有时看美剧,忽然觉得充满悬疑、冒险和奇幻等元素的风格,像极了古龙的小说,若套用美剧的故事,把背景切换到古龙的江湖,来一部群侠传形式的古龙同人,也许会很适合。
比如美剧《黑吃黑》。
小镇上的黑老大,不用说肯定是上官金虹,形神俱似,无缝链接。身边沉默寡言、武功深不可测的秘书,自然是荆无命。
黑老大的背后有高层黑势力的支持,剧中曾霸气出场,那么可以设定为青龙会的背景,小镇是个分舵,有层层上级组织,实力越来越强悍。
剧中的军营势力可以套用为正规军镇+六扇门,首领可以是蝙蝠传奇里那个人工耳朵的神捕,也可以叫金九龄,助手有白猎等人。需要的话大内四大高手都能加:摘星手丁敖,大漠神鹰屠方,潇湘剑客魏子云,富贵神剑殷羡……
黑老大的侄女,就叫薛冰好了。
印第安部落系列,改成蜀中唐门一派,挂了的老头让白玉老虎里的唐老太太扮演,接班人叫唐玉,妹妹叫唐娟娟。内部小部落的首领和战将更不缺名字,唐傲,唐天仪,唐天容……但是唐缺不算,此君形象太丰满,轻易不能用。
和主角一起坐过牢被灭口的那个,随便安个龙套名字就行,比如海阔天,或者班察巴那,等等。
还有个熟人的儿子,叫嵩阳郭定吧,郭嵩阳的儿子。
剧中穿插出现的大小黑帮团伙,有数不清的候选:霹雳堂雷家,雷震天等人;孙老伯、律香川一伙;孔雀山庄、神剑山庄、老刀把子……
单独出现的配角,比横店群演还有多的人物可供挑选,有的是自带全方位形象,有血有肉、活灵活现的角色。随便说几个:伊哭,吕凤先,杜杀,连城璧,公子羽,杜七,阴涛……
主角这方呢?
男一号不好选,陆小凤太俏皮,楚留香、叶开杀气不足,柳长街太正,萧十一郎格局稍欠……角色形象与主角近似的,小高可以,但名字不够响。绝不低头里的主角罗烈的名字也不合适。马如龙也可以,但不太够分量。那就用赵无忌吧。
主角阵营里,酒吧老头当然用小李飞刀托付暗中照看的那个老头,不记得叫什么,印象里每天擦桌子练习大力鹰爪手……
伪娘的天才助手,花满楼、小鱼儿、丁喜、元宝都行。
警局里的几个,肯定够不上西门吹雪、燕南天之类的一流高手,用普通角色吧:林太平,云飞扬,杨铮,傅红雪,武维扬之类,女警叫燕七。
女一号叫风四娘,或者沙曼,打军营战死的丈夫必须叫华一帆……女主父亲那一伙,可以用恶人谷势力,也可以给陆上龙王配一票黑道高手,头号杀手叫宫九。
美剧饱满奇诡的情节,古龙栩栩如生的海量人物,堪称绝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