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对英雄的定义更多的仍然是“民族英雄”,然而在我看来这并非是真正的英雄。
真英雄,真正的仁者,绝不会一手拿着圣贤书,一手屠杀同样的人类,也不会一边宣扬善美、慈悲,一边假装自己看不到人类的苦难。如果你心里有大爱、有慈悲,就要有利众的行为,这才是得之心、应之手,因而有“得心应手”的说法。做不到这一点,没有与你言论相符的行为,你就是骗子或者概念的奴隶。
而对政治家来说,他们都有不同的理由,每个人也有不同的谎言,如果老百姓没有辨别的智慧,那我们的文化就必须告诉大家:杀人是罪恶的,无论有什么理由,人类都不该杀人!因此,《西夏咒》才认可了冯道当时的选择。冯道不在乎谁当皇帝,只希望老百姓不要遭到屠杀。所以,他宁可背负千古骂名,也要阻止那些砍向老百姓的屠刀。这才是真正的爱国、真正的勇敢,因为,他爱的不是皇帝老子的面子,不是“朝代”的概念,也不是名垂千古,而是老百姓。在他看来,不屠杀老百姓的皇帝就是好皇帝,姓啥都没关系。
这样的精神与理念,虽然受到大量文人墨士的抨击与嘲讽,但它很可能超越了文人的局限,是人类文化中最珍贵的东西。因为,他考虑这些问题时,没把自己当成政治家、哲学家,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当他超越某种身份,站在人类本身、人类生存的角度上反思时,就会明白什么才真正有益于世界、有益于人类。我甚至认为,作家也该站在这种角度上反思,不该在一种流行观念或情绪——即使它看来非常高尚——的挟持下,面对世界与生命。
当然,好多人现在不一定会认可这个观点,因为,它跟常识和常规教育有太大的冲突,但没关系,五百年后人们再反思今天,可能就会觉得这是正确的。有时,人们在某种狂热和激情下,人给无数人带来巨大的痛苦,当那激情退去时,人们才会否定当时认为正确的一些观点。所以,现在的一些流行观点如果放到五十年后、一百年后,还是否正确?说不清。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特别是知识分子、文化人、思想家、哲学家等掌握历史话语权、文化话语权的人,必须自觉地警惕这种思想、文化、评价体系、评价标准和集体无意识,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事实上,匈奴也罢,胡虏也罢,都是中华民族的子孙,都是人类,都是生命。任何文化,不管多么冠冕堂皇,只要崇尚暴力,提倡人们仇视别人、屠杀别人,就是应当被摒弃、被唾弃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