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还是孩子时,和伙伴玩,总觉得我要当“孩子王”,大家都得听我的,我可以大呼小叫,呼风唤雨。
在未当父母时,总觉得那些顽皮的小孩就需要管束,偶尔就该被他们父母歪歪咧咧地骂一顿,也该抽抽皮条拾掇拾掇,关关小黑屋也是必备手段。
在自己孩子出生后,就会想,这个小不点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呢?要我围着他满大街打?还是被顶嘴顶出个肺?还是每天和他斗智?效仿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自己不懂就去学,看了几本“武功秘籍”后,似有醍醐灌顶之感——鼓励孩子并且尊重他们。瞬间打通任督二脉,神清气爽。不过内功不足,还不到火候。
在陆续看了几本书之后,无意间看到《特别狠心特别爱》这本书。
该放手or抓牢
在孩子最初的成长阶段,1~2岁,我是有比较强的保护欲,也希望孩子依赖我。亲子关系比较和谐。到了4岁左右后,我是有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她可以解决的事情。孩子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她更多体会到的是:不高兴。随之伴随着些许焦虑,转而不自信。
我发现,我和孩子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她觉得是事情解决不了,而我认为她可以解决的。她会看着我用神态,语言,甚至身体动作告诉我,她需要我的帮助。我没有去帮她,让她自己先去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我再帮忙。而通常这个度,是由我来调控。孩子是被动的。这中间缺了些什么?
直到看到沙拉在帮大儿子卖春卷的一系列行动时,我才知道,狠心让孩子去做,而不是完全放手让他自己去解决。她设定了递进式的预备方案:
心理层面➡️ 事先打预防针(预案)➡️模拟(演练)➡️ 实践 好or不好(及时评价,后续跟进)
我和孩子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路要走,因为之前在某些事情上我的过度放手,让她产生了畏难情绪。这是我该反思和改进。
而我要做的应该是先握紧孩子的手,再慢慢松开,是松开任由她自己探索。我需要多鼓励她,也尊重她在某方面确实不感兴趣,也有可能比其他孩子要慢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