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自然的大道才是万物的最初状态,《道德经》解读,第十六章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尽力达到心静空明到极点,守住寂静清净的一切,万物生发生长,我观察他们循环往复的道理,万物纷杂,各自都回归到他们的根本。回归根本叫做清静,清静叫做是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叫做恒常,知道恒常的道理叫做明白,不知道恒常的道理,和自然的规律,轻举妄动,那么往往会出现大乱子的。知道了自然的规律变化,那么就会变得宽容,常常宽容就自然会保持公正,常常保持公正就一定会事事周到,事事周到就一定会符合天道,符合天道就自然会符合恒常大道,符合恒常大道,就能保持长久, 不会遭遇到危险。

老子开篇就写出了想要达到虚静的地步,在这章里面他起了一个头, 他发现万事万物的规律,万物的兴衰荣辱都是在不断的进行着运动和安静,而所有的物种的生命周期都是相对一定的,所以物种的出生和灭亡都是在进行着不断的循环往复,正是因为进行着不断的循环往复,所以万物的一切都会回归于大道的本来面目,也可以叫做回归他们的根本。

而万籁俱寂的状态,正是安静的状态,运动的表象到了最后都会回归于安静的状态中去,这种安静是恒常的规律,知晓了这个道理,那么也就明白了人生的道理。


随意妄作,大多数都会有些弊端,知晓了自然的规律,知晓了变化的特点之后,人自然就会变得宽容,而变得宽容之后,自然也就会公正起来,他们自然就会做一切符合大道的事情来,凡事做事情都符合大道,那么他们就一定会是保持长久的状态,因为保持长久的状态,他们自然不会有灾祸。

万物从生发的状态,到恒常的安静状态,其中的生命循环变动,在老子的眼里仍然有他安静的规律,正是因为如此,才明白可以保持自身长久的规律是什么,守住这方一份安静,和虚静,也就在一定意义之上守住了大道,守住了自然的变化规律的一部分。


这并不是消极的态度,而是整个人的世界观扩大到极大之后,整个人的状态也会有所不同,因为这就是道的自然规律。

人类的渺小,根本不会影响任何道的运作和变化,在大道面前如同一粒渺小的尘土,所以在这里看来,守住大道,并且为之运用就变得是非常有必要得了,正是如此,所以这个事情就越发富有意义。


而圣人常常的无为状态不是不做,而是在有必要的时候才去做,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无不为,因为他们符合大道的自然规律,而想要保持长久之道也应该是符合自然大道的。

有些时候,我们太过于想要做些什么,可是没有仔细的观察,随之很有可能引来其他的问题,倒不如好好的想一想,就会发现,事情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这么做就可以了。


这就是我的看法,你怎么认为呢?

本文由泛乐阅读原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序言..《西升经》,作者不详,全称《老子西升经》 。 晋葛洪《神仙传》中提到此 经,故该经约成书于魏晋之间。书中讲...
    code_w阅读 13,911评论 0 7
  • 动态规划算法一、基本概念动态规划过程是:每次决策依赖于当前状态,又随即引起状态的转移。一个决策序列就是在变化的状态...
    Stephen__Li阅读 3,184评论 0 1
  • 老家泥土烧制的泡菜坛子讲着一口地道方言泡菜水的口音更重千里迢迢坐飞机而来父亲从老坛里分出来的泡菜水,来自更老的坛子...
    鼠想说的阅读 2,118评论 0 10
  • 政治战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 个国家要取得领导地位要有三步曲,第一步要有力量;第二步要敢用力量。你一直对大家好,大...
    不取亦不放阅读 3,18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