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之后,算起来,2016年春节已经是我第9个不在家过的年了。当学生的时候春节总是赶上期中考试,加上机票贵心疼钱,从来没有回去过。工作之后,每年的2月和3月都是全年最忙的时候,消失一两周的话全组人都被拖累,也就罢了。工作第一年曾下定决心回国过年,买了大年三十到北京的机票,全家都激动个半死。结果临近出发那几天芝加哥开始狂下暴雪,大年二十九机场彻底封了,所有航班取消,除夕在家过的愿望再一次落空,电话两头的我和家人欲哭无泪。一通改签折腾之后,终于在大年初四夜里落了地。记得很清楚,夜里三点才到家,刚躺下没几个小时就被初五早晨的鞭炮吵醒,在被窝里恨得牙痒痒。但那是过去9年里最有年味的一年春节了。
很多国内的朋友问:美国有年味吗?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伙儿:那是一丁点儿都没有的。东西海岸我不知道,至少在咱大中西部是这样。放假就不指望了,赶上周末还能一帮朋友聚一聚吃个火锅包个饺子,赶个周中还要苦逼的上班上学。唯一能感受到些许年味的大概是在大商场。这些年商家都精了,知道中国人一开心喜欢花钱,拿中国新年做噱头的促销越来越多,“我们接受银联卡”的字样随处可见。除此之外,春节对于我们只存在于手机微信里热闹的拜年和抢红包之间,还有Youtube回放的春晚里。
这样的年过多了,反而越来越觉得淡然,不觉得不能回国过年是件多么凄惨的事儿了,毕竟该上班的还要上班,该上学的还要上学,忙一忙年就过去了。看春晚的时候,看到主持人致敬那些仍然坚守工作岗位不能回家过年的工人们,想想其实自己也不落单,也就更坦然了。
直到有一年,我突然意识到,大概更难熬的,其实是国内的家人。因为他们在那个举国欢庆阖家欢庆的氛围里,却要面对孩子不在身边的现实。我之前从未想过,在过去九个爆竹声声的除夕夜,在周围朋友都忙活一大家子的年夜饭的时候,在电视前看着“团圆”这个字眼满天飞的春晚的时候,爸妈看着女儿黑漆漆的小屋,心里那份落寞,这些年是怎么平复的。
其实何尝只是春节,在我们不在身边的每一天,在我们叫嚣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时候,父母家人也为我们承担着梦想的重量。这些重量不仅是学生时代时经济上的支持,更沉垫垫的是这份默默的惦念和执着的信任。不愿让孩子为家里操心,不愿牵绊孩子前进的脚步,即使是在春节这个本应举家团圆的节日。相信这些年的分离,是为了我们有更广阔的事业,更多的选择,更美好的未来。
而我们能回馈他们的,却又太少太少。以前是穷学生,买不起贵重的礼物。现在挣钱了,给父母买多少钱的东西都不觉得心疼,但也知道这些东西是多么的苍白无力。歌里唱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另一半是这样,对父母家人又何尝不是呢?而陪伴,对于远在大洋彼岸的我们,却又是最奢侈的礼物。
今天是大年三十儿,看到朋友圈有身边的朋友兴冲冲的登上了回国的飞机,真心替他们开心。如果你能很幸运的回到父母身边,请推掉一些饭局聚会,多陪伴他们一些,这是你能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如果你像大多数的我们一样,只能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隔着时差过年,请记得给家人打个电话。也请记得,今日暂时的别离是为了明日更好的团聚。父母家人最终期待的,是你能活的充实,不断进步,成熟,不断开阔眼界,在陌生的环境里接受更多的锻炼,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如果你没有好好的去做这些事情,才真正对不住这些年的分离和父母为你担当的惦念和信任。
让自己活得精彩,也是一件父母最期待的礼物。
最后,虹姐祝大伙儿猴年大吉,万事如意!抽签H1B的都能顺利中签!找工作的换工作的都能顺利拿Offer拿到手软!求姻缘的猴年都能桃花运!刷红包的早日刷出敬业福!话唠惯了,冷不丁写了篇儿煽情的吓着诸位了的话实在抱歉了,猴年会继续更新,继续话唠!
车辆出站请站稳扶好,猴年我们来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