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付出真得很无私,有的为了孩子辞职,有的为了孩子上好的学校,买高价学区房,有的为了孩子多长见识,带着孩子各地旅游增长见识,大把的钱花费在兴趣班上,风雨无阻地接送孩子……。
当孩子有出息好成绩的时候,爸妈会自我感觉做得这一切特别有价值。在做这些的时候,相信很多父母不是抱着孩子长大成才来回报自己的目的,仅是希望孩子好。可是,问题来了,当孩子表现没有期望的好的时候,那种挫败感会让之前巴心巴肝做的一切白费了,觉得自己付出大把的时间和金钱换来的不尽如人意,于是怨气横生,常挂在嘴上埋怨的话:“你知道你上一节课要花多少钱吗?花时间花这么多钱,就是让你好好学的,你不好好学,对得起谁呀?……”
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这些,因为在女儿学钢琴的时候,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也是这样说的,最终的结果是,把女儿的兴趣抹杀掉了,这也是让我特别后悔的一件事。
父母的这种付出感不仅伤害到亲子关系,而且让孩子感受到的沉重的压力。孩子觉得一切都是为了爸妈在做,因为他们为我付出这么多,我要好好学,不然对不起他们。可是为别人做,怎么能持续长久,怎么会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很多孩子没有目标,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所有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做自己还是满足父母的纠结上,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
其实,每个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不带付出感地去做,更能看见孩子,让孩子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