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翻看《古代汉语词典》,偶然间看到了“忤视”这一词条:迎面看,对视。《战国策。燕策三》:“燕国有武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之忤视”。。。。。。秦武阳(一作秦舞阳)在司马迁笔下却是:“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以前因为不知道秦武阳少年英武的事,所以看了《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刺秦王》对秦武阳也没有多少成见!只是觉得这次行刺失败秦武阳的命运肯定也是很惨的,虽然司马迁都懒得在书上交待他了。只写了荆轲被 杀!
这样就给人留下了一个疑惑:“秦武阳为什么 一个十二岁就敢当街杀人,而满大街的人都不敢和他对视的人,到最后竟然不敢见秦始皇!害怕的发抖?”秦武阳到底是勇士,还是怂货?司马迁没有写,不过他在《史记匈奴列传》中稍稍的提过一笔:“其后燕有贤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走东胡,东胡却千余里。与荆轲刺秦王秦武阳者,开之孙也!”请各位读者注意,“开之孙也!”这四字就给了我们答案。怪不得《史记》千百年来倍受后人推崇!记事用词之精炼,我只能说是彻底服了。
《论语》中有一句“孔子见南子”,林语堂通过这一句话,编写出了剧本《孔子见南子》。。。。。。我今天就“开之孙也”也来胡侃一气。
秦开,是秦武阳的爷爷,是燕国有名的战将,年轻时曾经 在匈奴作过人质 ,深得胡人的信任。(作为一个将军,估计在那作人质 的岁月里,他对胡人的布防肯定下过 一番功夫的),回国后带领军队打败东胡,东胡退却了千余里。秦开取得了赫赫战功,在燕国是家喻户晓的大人物。秦武阳作为秦开的孙子,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官三代了。从小 就飞扬跋扈,无人敢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在十二岁时,当街杀人,满大街的人无人敢和他对视,仗着先辈的功勋,胡作非为。别的人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管理治安的官员也当没有 看见,好在《战国策。燕策三》给我们留下了一条:“燕国有武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之忤视”,可以 想像这事在当时是有多么 大的影响,连《战国策。燕策三》都给他留下了一笔,还专门有一“忤视”的词语是为秦武阳量身定制的。。。。。。
十二岁就敢拿刀杀人的秦武阳到底是不是英雄 呢?从后来他跟随荆轲行刺秦王当中的表现来看,相信绝大多数人会认为他是一个恶少。只敢欺负比他软弱的人!(要知道,他的背后不知道带着多少打手呢?)
以前的恶少李天一,当街打人,凭的是什么 呢?可以这样说,他也就只敢在北京城张牙舞爪,到一个没人认识他的地方 ,他敢如此嚣张,随便一个小混混,打的他满地找牙!
秦武阳在十二岁的时候就扬名立万了,加之有身边的狐朋狗友鼓吹,慢慢的他居然得到了“燕国第一勇士”的头衔,然而他是个败家子,祖宗的基业经不起他的折腾,到最后居然混到去给燕太子丹作门客。燕太子丹因为在秦国受了羞辱,回来后准备行刺秦王,由荆轲去具体执行,荆轲的助手没有 到来,而燕太子丹又催的急,最后想到了秦武阳,秦武阳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只得硬着头皮上路!
在我的老家,西南地区有一句俗话“乡下的狗儿上不得街!”,秦武阳年少杀人,完全是因为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而且是有打手在后面撑腰的,现在跟随荆轲到了秦国的宫殿外面,被 成群结队的御林军吓破了胆,以致于叫他上前献图行刺,他居然会全身颤栗发抖,都让秦国的臣子们议论纷纷了,好在荆轲随机应变,对秦王说道:“这是个从北方偏僻之地 来的没见识的人,没有见到 过威严的天子,所以害怕的颤栗发抖”。
众所周知,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假设作为荆轲助手的秦武阳是一个真正的勇士,两个 人前后夹击,秦王是在劫难逃,因为荆轲一个人就逼的秦王手忙脚乱!(秦王怕士兵谋反,上朝之时不准拿武器的士兵进殿)。当然 。历史是没有 假如的。。。。。。荆轲行刺虽然失败,但是他却是得到 了英雄的美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起兮不复还!”。。。。。。而秦武阳呢?只留下了“忤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