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姨回来的消息,是住在她家对门的王大姐最先知道的。
那天一早,王大姐出门买菜,打开门就看见楼道已不知被谁拖得干干净净。洁净的水泥地面尚未干透,在晨光中散发着湿气,让她有种说不上来的惬意。
“难道是孙姨回来了?”王大姐立在自家门口狐疑着,脚已不自觉朝孙姨家的门口移去。
她先把耳朵贴在门上,似乎没什么动静,这才又轻轻敲了两下门。门很快开了,开门的果然是孙姨。
只见她一身米色的棉质睡衣上,系个围裙,袖子也高高挽起一截。整个人还跟半年前王大姐见过的那样清爽、利落。
“是她大姐呀!快请屋里坐。”孙姨说话的功夫,把一股煎鸡蛋的香味连同屋里的热气,一股脑儿带给了王大姐。
“不进去了,我一看楼道这么干净,就知道一准是您回来了。”王大姐一边客气着,眼睛却朝着孙姨身后的屋里来回扫荡。
“家里没别人,就我自己。”见着好事的王大姐一脸探寻的神色,孙姨又说。
她太清楚对门这个好事的女人,最关心的是什么了。反正跟老张的事已经黄了,院里的邻居早晚得知道。既然搬回自己家住了,她就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那,那老张呢?你们不会……”王大姐的眼神里带着自以为是的一点狡黠和隐约可见的几丝暧昧。
“我们分手了。”孙姨的语气极其平淡,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大姐显然听出了这话里的不客气,没再敢多言语,就讪讪地告别孙姨往楼下走去了。
尽管早已想到街坊邻居对于自己欲将步入第二段婚姻,却以失败告终,难免会在背后议论一番。可是真要面对他们,孙姨的心里还真不是个滋味。
孙姨,名叫孙桂芳,今年刚满56岁,退休前是市人民医院的护士长。一个独身女儿罗娜,研究生毕业后找了个美国女婿,跟着出国了。
她的丈夫罗振琪曾是一名缉毒警察,罗娜八岁的时候,罗振琪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孙桂芳自己就是跟着再嫁的母亲,从小在继父家里长大。她深知再婚的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会有多大的影响。所以,丈夫走了以后,无论谁给她介绍对象,都无一例外地被她婉言谢绝了。
可是,自打女儿结婚去了美国,紧跟着自己又退了休,这时的孙桂芳才真正觉出了孤独。尤其是赶上过节,听到邻居家不时传出的欢笑,或是闻到从窗户飘散进来的阵阵饭香,都会加重她内心的孤独。她感到自己原来是那么的茕茕孑立、那么的孤单无助。
女儿很孝顺,女婿也不错。尽管孩子们几次打电话让她也去大洋的彼岸一家人共享天伦,可孙桂芳执意不去。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生活,况且目前来看自己的身体很健康,每月都有固定的退休金。她不想打扰孩子们的生活,当然也不想自己过惯了的生活被打乱。
于是,当好姐妹耿淑娴再给她张罗对象的时候,孙桂芳就点头应允了。
对方是个在国企当了一辈子领导的退休老干部,年龄长她两岁。中等个、身材微胖,笑起来声音很大,一副爽朗豪迈的样子。
可恰是那笑让孙桂芳感到了极大的不适,那笑让她有种莫名的慌乱、让她感到无所适从。最要命的是,老张在跟孙桂芳告别的时候,打了一个很响的喷嚏后,居然很自然地两手来回把打进手心里的鼻涕给搓干了。
这一举动,让孙桂芳险些把刚刚吃进胃里的东西给吐出来。而丈夫活着的时候是从来不这样笑的,丈夫更是爱清洁的。
“我觉得我们不合适,还是算了吧。”再见到耿淑娴时,孙桂芳有些拘谨,但终归还是如实说了自己的想法。
“哪儿不合适?”耿淑娴有点惊愕。尽管孙桂芳清高了一辈子,可要连老张这样的人都看不上眼,她还真是有些想不明白。
孙桂芳没吱声,因为在她内心里的不合适是个整体的感觉。这感觉因它不具体,所以也就说不上究竟是哪里的不合适。气场不大合适?说成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似乎更为贴切,说到底他们压根就不是一类人。
“你倒是说话呀?”耿淑娴急了,“你看,岁数比你只大两岁,这肯定没问题。再说人家再怎么也是当过领导的,气度、经济条件,光说楼房,那可是四居室呀!这一个个的,我就不明白了,到你这里怎么就不合适了?”
可任凭好姐妹说破了嘴皮,孙桂芳就是没有点头。按理这事也该就此打住,可天有不测风云,但凡是注定要发生的事,早晚就一定会发生。正如释迦牟尼所说:“无论你遇见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偶然,他一定会教会你一些什么。”
孙桂芳在挂窗帘时,摔下凳子把脚跟骨给摔骨折了,还扭了腰。住进医院后,怕耽误女儿的工作,并没给远在美国的女儿打电话。幸亏有昔日相熟的一帮小护士的照顾,倒也吃得香、睡得好。但内心里对于自己的怜惜,还是让她在失眠的夜里忍不住落下泪来。
老张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了她的身边,当然这消息是耿淑娴告诉老张的。
见到老张的第一眼,孙桂芳的鼻子忽然就一酸。人啊!无论平日里多么坚强 ,只要是生了病,那内心就一定是脆弱的。尽管她强忍着自己,没让眼泪掉下来。可那红了的眼眶,还是被老张看在了眼里。
老张的老伴在三年前,死于突发性的心脏病。两个儿子都已成家,面对空荡荡的屋子,他的日子过得实在是了无生趣。眼前这个女人,老张打从第一眼看见就喜欢上了。尽管介绍人说她已经五十六岁,可相比自己故去的老伴,这女人显然要年轻得多,甚至算得上是颇有几分姿色。可人家没看上自己,这让老张除了沮丧也只剩下遗憾的份了。
于是,在得知孙桂芳受伤住院的消息后,老张很快就出现在了医院里。老张的一顿嘘寒问暖、鞍前马后,让同在一个病房的女人们无不羡慕孙桂芳真是好福气,转而开始相互埋怨自家丈夫的不知冷暖来。
孙桂芳红了脸,却没有解释。这在很大程度上,似乎鼓舞了老张,接下来的照顾更是无微不至。等到孙桂芳出院回家的时候,老张便顺理成章地担负起了继续照顾孙桂芳的任务来。
一来二去,时间长了,两人自然而然就走到了一起。有着大半辈子人生经验的两个人,谁都没有提及结婚的事。一是,两人的关系的确还没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二是,一旦谈到结婚,与之相关的问题实在过于复杂。老张的两个儿子,势必会惦记起老父亲的四居室来。而孙桂芳有她自己宽敞明亮的两居室,她可不想被人家的孩子们像防贼一样地防着。这么一想,孙桂芳也就奔着走一步看一步的想法跟老张相处了。
果不其然,孙桂芳在搬过去跟老张过了两个多月后,这些问题就慢慢地显山露水了。
先是每个周末老张的儿子们都会拖家带口来家里,名为看望老父亲,实际上是连根葱都不舍得买的。来了以后,必然得吃顿饭。老张看到经常不登门的儿子们,尤其是还有孙子、孙女回来,高兴地嘴都合不拢了。哪里还顾得上计较买没买东西,只管嘱咐孙桂芳做好吃的,要做孩子们爱吃的。
这下可就苦了孙桂芳,两个儿媳没一个肯进厨房帮忙。孙桂芳忙活半天伺候大家吃完了饭,还得洗锅洗碗收拾残局。她一边干着活,一边就在心里生起气来。自己这是在干嘛呢,舒舒服服待在自己家它不香吗?干嘛要到人家这里来当老妈子。
时间长了,憋在孙桂芳心里的委屈越积越大。要过年了,女儿还是没有回来。老张的家里,倒是儿孙满堂、猜拳吃肉,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两个孙子的红包是孙桂芳给包的,每人五百。因为孙桂芳总是相信“娘有疼心,儿才有孝心”。哪怕自己只是个阿姨,既然跟老张在一起了,那老张的孙子也就是自己的孙子,哪有不给自己孙子发红包的道理?
孩子们得了红包自然是满心欢喜,两个儿子和儿媳也眉开眼笑,跟着直说谢谢奶奶。可当孙桂芳妹妹带着孙女来看姐姐的时候,老张坐在那里只管客气打哈哈,从头到尾就连红包的影子都没敢提。
这下可把孙桂芳给气坏了,她再也不做这出力不讨好的事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孙桂芳正月没过,就收拾自己的东西回家了。
后来的事情,即使不说估计大家都猜得出来。孙桂芳从此彻底断了找老伴的念想,每天的任务除了早晚一次的广场舞,就是在家看书。还把年轻时总爱写点东西的爱好,重又捡了起来,不时写点东西。
时间长了,偶尔竟会有一两篇小文见诸某些报刊或是杂志。这让孙桂芳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她发现,这样的生活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当然,孙桂芳偶尔还会想起几个月前与老张的那段经历。但以现在的她看来,更多的还是庆幸,庆幸自己从那场纠葛中的及时抽身。